文章解析

liù
nián
chūn
qiǎn
huái
怀
shǒu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shāng
qín
shì
lóng
zhōng
chén
jiàn
jūn
wéi
quán
xià
lóng
zhòng
kuàng
yóu
cún
zhěn
zài
chūn
shān
jiù
cái
féng
jiǎn
jiù
shū
sān
zhǐ
gāo
kuò
xiá
chéng
háng
yán
bìng
shí
xún
gāo
shì
wéi
niàn
shān
shēn
驿
cháng
gōng
yīn
xiǎng
jué
qián
chūn
qiū
jīn
xián
chuāng
chén
cán
xián
yóu
bèng
diàn
kōng
hóu
shài
jūn
yòng
jiāo
chī
zhì
rào
chuáng
xíng
shū
diàn
duǒ
xiāng
jiāo
jiě
jìn
fēng
chuī
dài
mào
zhēng
bàn
xiāo
chóu
cháng
yǐn
ǒu
rán
chéng
xìng
biàn
便
xūn
xūn
guài
lái
xǐng
hòu
páng
rén
zuì
shí
shí
cuò
wèn
jūn
suí
chǔ
zhōng
gěng
jūn
zuò
xián
yáng
quán
xià
bǎi
shì
xīn
zhí
hán
shí
shēn
jiāng
zhì
zhàng
qián
tóng
zhì
chī
kuáng
liáo
luàn
zǒu
xiù
qiú
huā
zhàng
mǎn
táng
qián
bìng
shēn
dào
suì
wéi
xià
hái
xiàng
lín
jiē
bèi
mián
xiǎo
pān
yuè
tóu
xiān
bái
xué
zhuāng
zhōu
lèi
duō
zhǐ
jìng
bēi
jūn
xǐng
chuān
liú
qián
hòu
fēng

译文

我如同笼中受伤的鹤,困在贬谪之地,你似沉埋泉下的龙剑,永别人间。厚重的棉被与孤枕仍在,春天的衣衫却再无你裁制的针脚。整理旧物时捡到几页旧信,字迹高低错落,行距宽窄不均,勉强成行。信中说日子清苦,常常并餐而食,但我只牵挂你在深山驿路奔波,唯恐你身体劳累。《公无渡河》的乐声早已断绝,转眼间已隔了一春又一秋。今日在窗边拂去尘土,触碰残弦时,玳瑁箜篌仍迸出旧日声响。婢仆晾晒你留下的衣物,年幼的女儿在床边嬉戏绕走。你用过的玉梳,镶嵌的花钿胶已脱落,那把玳瑁古筝,终日任由风吹。为消愁陪客饮酒,整日昏沉,偶有兴致便喝得醺醺大醉。醒来见旁人落泪,十分疑惑,原来我在醉中时时呼唤你的名字。我如楚泽中随波逐流的断梗,你化作咸阳地下的尘土。正值寒食节,我百事无心,唯有抱着幼女在帐前痛哭。年幼无知的孩子任性放纵、四处乱跑乱跳​,在堂前追逐绣球花仗,我拖着病体走到灵帐下,背对阳光,在台阶旁黯然入眠。我比潘岳更年轻,却已满头白发,想学庄周达观,让眼泪不再流多。终究要明白,悲叹你时须自我宽解,人生如川流,前后各有风波。

逐句剖析

"伤禽我是笼中鹤":我如同笼中受伤的鹤,困在贬谪之地,

"沉剑君为泉下龙":你似沉埋泉下的龙剑,永别人间。

"重纩犹存孤枕在":厚重的棉被与孤枕仍在,

"春衫无复旧裁缝":春天的衣衫却再无你裁制的针脚。

"检得旧书三四纸":整理旧物时捡到几页旧信,

"高低阔狭粗成行":字迹高低错落,行距宽窄不均,勉强成行。

# 粗:一作但。

"自言并食寻高事":信中说日子清苦,常常并餐而食,

"唯念山深驿路长":但我只牵挂你在深山驿路奔波,唯恐你身体劳累。

"公无渡河音响绝":《公无渡河》的乐声早已断绝,

"已隔前春复去秋":转眼间已隔了一春又一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今日在窗边拂去尘土,

"残弦犹迸钿箜篌":触碰残弦时,玳瑁箜篌仍迸出旧日声响。

# 钿:一作细。

"婢仆晒君余服用":婢仆晾晒你留下的衣物,

"娇痴稚女绕床行":年幼的女儿在床边嬉戏绕走。

"玉梳钿朵香胶解":你用过的玉梳,镶嵌的花钿胶已脱落,

"尽日风吹玳瑁筝":那把玳瑁古筝,终日任由风吹。

"伴客销愁长日饮":为消愁陪客饮酒,整日昏沉,

"偶然乘兴便醺醺":偶有兴致便喝得醺醺大醉。

"怪来醒后傍人泣":醒来见旁人落泪,十分疑惑,

"醉里时时错问君":原来我在醉中时时呼唤你的名字。

"我随楚泽波中梗":我如楚泽中随波逐流的断梗,

# 梗:一作水。

"君作咸阳泉下泥":你化作咸阳地下的尘土。

"百事无心值寒食":正值寒食节,我百事无心,

"身将稚女帐前啼":唯有抱着幼女在帐前痛哭。

"童稚痴狂撩乱走":年幼无知的孩子任性放纵、四处乱跑乱跳​,

"绣毬花仗满堂前":在堂前追逐绣球花仗,

"病身一到繐帷下":我拖着病体走到灵帐下,

"还向临阶背日眠":背对阳光,在台阶旁黯然入眠。

"小于潘岳头先白":我比潘岳更年轻,却已满头白发,

"学取庄周泪莫多":想学庄周达观,让眼泪不再流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终究要明白,悲叹你时须自我宽解,

"川流前后各风波":人生如川流,前后各有风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六年春遣怀八首》是中唐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诗中围绕妻子遗物、生活琐事展开,“春衫无复旧裁缝”“检得旧书三四纸”,借旧衣、残书、断弦等意象,以白描手法勾勒往昔生活场景,将物是人非的悲怆融入细节。部分诗篇直抒胸臆,“醉里时时错问君”,通过醉酒后的恍惚,凸显思念之深;也有以景衬情,寒食节独自垂泪,烘托孤寂哀伤。这组诗情真意切,以质朴笔触道尽生死相隔的沉痛,将夫妻间的深情与丧妻后的悲恸刻画得入木三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和四年(809年)七月,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不幸离世,年仅二十七岁。爱妻的早逝令元稹悲痛不已,此后他创作了诸多饱含深情的悼亡诗作。元和六年(811年)春,元稹写下《六年春遣怀八首》,以这组诗追忆往昔岁月,寄托对韦丛深切的思念与追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悼亡诗。为缅怀早逝的原配妻子韦丛,以这组诗作追忆往昔。诗中围绕旧衣、残书、断弦等生活细节,融入物是人非的感慨,将夫妻间的深厚情感与丧妻后的悲痛之情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曲折有致,读来令人动容。

2. 写作手法

比喻:“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以“伤禽”“沉剑”自比和喻指亡妻,用笼中鹤的困厄、泉下龙的沉埋,暗喻人生的无奈与阴阳相隔的悲痛。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开篇,用“笼中鹤”自喻被贬的困顿处境,以“泉下龙”隐喻妻子的离世,两个意象奠定了全诗悲怆的基调。诗人在贬谪之地睹物思人,目光落在妻子生前亲手裁制的棉被与春衫上,“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器物尚存,而制衣之人却已不在,简洁的对比中,透露出无尽的物是人非之感。第二首:另辟蹊径,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入手。诗人在整理旧物时,发现妻子生前的几页信纸,“高低阔狭粗成行”的字迹虽不工整,却勾起了他对往昔生活的无限追忆。信中,妻子轻描淡写地提及“并食而炊”的清苦日子,转而表达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担忧。她将自己的艰辛视作寻常,唯独牵挂着丈夫在深山驿路上的安危,寥寥数语,一个贤淑体贴、无私奉献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彼时正处于被贬的困境,重读这些文字,妻子生前的关怀体贴与当下的孤苦无依形成强烈反差,更添悲戚。第三首:围绕亡妻生前的乐器展开。“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箜篌的乐声已断绝许久,时光悄然流逝。当诗人在窗前拂去箜篌上的尘土,不经意间触动琴弦,“残弦犹迸钿箜篌”,那熟悉的乐声仿佛故人重现,然而眼前唯有蒙尘的乐器,人却已阴阳两隔,余韵悠长的乐声更衬托出此刻的寂静与凄凉。第四首:描绘了家中的一幕:婢仆晾晒着亡妻留下的衣物,年幼的女儿在床边嬉戏玩闹。“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妻子用过的玉梳镶嵌的花朵已经脱落,曾经弹奏的玳瑁筝也在风中无人问津。诗人仿佛在向亡妻诉说着家中的琐事,语调平和却暗含深情,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妻子的敬重与思念。第五首: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丧妻之痛中借酒消愁,“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表面上是陪伴客人饮酒,实则是借酒麻痹自己。在强颜欢笑中,诗人内心的痛苦不断积聚,终于在某一刻“偶然乘兴”,倾杯痛饮,以致酩酊大醉。醉后,他忘记了妻子已经离世,“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醒来时看到旁人啜泣,才惊觉自己在醉梦中不断呼唤着妻子的名字,凄惶之态、悲痛之情,令人动容。第六首:恰逢寒食节,这个本应充满哀思的节日,更添诗人的伤感。“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泊在楚泽中的断梗,命运无常;而妻子则化作地下的泥土,永无相见之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在寒食节里,诗人无心他事,只能抱着年幼的女儿在帐前痛哭,贬谪之苦与丧妻之痛交织在一起,更显悲怆。第七首:以女儿的天真烂漫与诗人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年幼的女儿在堂前欢快地玩耍,对母亲的离世尚不能理解。而诗人“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拖着病弱的身躯来到灵帐之下,背对阳光而眠,不愿面对现实,满心皆是对亡妻的思念与哀伤。第八首:诗人试图自我开解。“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他感叹自己年纪尚轻却已满头白发,想要效仿庄子超脱生死,不再流泪。然而,“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他终究明白,悲伤难以轻易消解,人生就如同川流不息的河水,总是充满了波折与苦难。这种自我宽慰与难以释怀的矛盾,将诗人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下一篇:唐·陈标《焦桐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