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如尘似梦看":已经当作像尘土像梦境一样看待,
# 已作如尘似梦看:这是说水西(今贵州省黔西市)渡口的印象已如尘网、梦境一般模糊不清了。
"残春曾此一停鞍":暮春时节曾经在此停下马车。
# 残春曾此一停鞍:这是说三十年前的一个晚春季节曾在此处作过短暂停留。
"能迎三十年前客":能够迎接三十年前的客人,
"只有参天竹万竿":只有高耸入天的万竿竹子。
清代诗人、骈文家、经学家
洪亮吉(1746~1809),清代诗人、骈文家、经学家。字君直、稚存,号北江、梦殊等,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武进区)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学政。洪亮吉与黄景仁、孙星衍等并称“毗陵七子”,是清代乾隆中期活跃于毗陵(今江苏常州)的文学家。其诗歌格调高雅,诗风雄放,其中山水诗较多,尤其是描写塞外景色之作,想象力丰富,充满奇情异采。他的骈文与汪中并有“八代高文”之誉,体类丰富,多苍凉激楚之音。他还精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论学著作颇丰。著有《卷施阁诗》《更生斋诗集》《比雅》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旧地重游经历的诗,诗中用倒叙的手法,着重刻画了“竹万竿”的形象,给人清高冷寂的感受。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慨叹。
2. 分段赏析
“已作如尘似梦看”,过去在水西渡的种种经历,如今回想起来,像被风吹散的尘土一样轻飘,又像醒后渐渐模糊的梦境,抓不住也留不住。开篇就带出时光走远后的虚幻感,让人心里泛起淡淡的怅然。“残春曾此一停鞍”,记得那年春末时节,花草还带着几分零落,自己曾在这个地方勒住马缰停下脚步。用回忆勾连起往昔,当年停留的情景和此刻的追忆呼应,让过去和现在慢慢重叠。“能迎三十年前客”,三十年的光阴悄悄过去,再回到这里,当年的过客如今再来,周围的一切都变了,能像老朋友一样“迎接”自己的,已经找不到了。一句话道尽旧地重游时物是人非的空落。“只有参天竹万竿”,放眼望去,只有那片竹子依旧,长得高耸入天,密密麻麻连成一片。竹子的不变和人事的变迁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把对时光流逝、命运起伏的感慨,轻轻融进这万竿翠竹里。
上一篇:清·乾隆《拈题》
下一篇:清·程之鵕《云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