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qiū
jīng
xìn
líng
jūn

朝代:清作者:陈维崧浏览量:3
mào
liáo
xiāo
ǒu
jīng
guò
xìn
líng
xià
zhèng
mǎn
huāng
tái
bài
dōng
jīng
shè
jiǔ
yuè
jīng
fēng
jiāng
luò
mào
bàn
láng
shí
piāo
jiù
chū
hóng
piān
xiàng
huài
qiáng
biān
jīn
shì
kān
bēi
chà
shēn
shì
hèn
cóng
qiān
tǎng
jūn
ér
réng
zài
dìng
lián
máo
xuē
bèi
jūn
níng
gān
yuán
cháng
tàn
hóu
yíng
lǎo
lèi
duō
qiān
xiè

译文

我带着遮阳的帽子,偶然经过,信陵祠堂下面。眼中含着泪水,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留宿河南开封。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叶子朝着破烂的墙边,散乱的伸展。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十分诧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牵连。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感慨侯嬴,眼泪也难以表达内心的悲痛,只能让它尽情流淌。

逐句剖析

"席帽聊萧":我带着遮阳的帽子,

# 聊萧:冷落、萧瑟。,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偶经过、":偶然经过,

"信陵祠下":信陵祠堂下面。

"正满目、":眼中含着泪水,

"荒台败叶":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

"东京客舍":留宿河南开封。

# 东京:指开封。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九月惊风将落帽":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

# 落帽:晋孟嘉在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觉,桓温命孙盟作文嘲嘉。,惊风:大风。

"半廊细雨时飘瓦":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

# 飘瓦:飘洒屋瓦之上。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桕初红、":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

# 桕: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偏向坏墙边":叶子朝着破烂的墙边,

"离披打":散乱的伸展。

# 离披:散乱状。

"今古事":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

"堪悲诧":十分诧愤;

"身世恨":怨恨自己的身世,

"从牵惹":因此受牵连。

# 从:因此。

"倘君而尚在":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

# 尚:一作仍。

"定怜余也":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

"我讵不如毛薛辈":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

#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讵:难道。

"君宁甘与原尝亚":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

#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宁:难道。

"叹侯嬴、":感慨侯嬴,

# 侯嬴:战国时魏人。年七十而为大梁夷门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为执辔驾车,迎为上客。

"老泪苦无多":眼泪也难以表达内心的悲痛,

"如铅泻":只能让它尽情流淌。

# 如铅泻:泪水尽情流淌。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为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凭吊历史遗迹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上阕以"席帽聊萧""荒台败叶""细雨飘瓦"等意象勾勒出萧瑟凄凉的景象,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基调;下阕借毛公、薛公与侯赢的典故,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对现实的不满倾泻而出。全词情感激越,语言直白,充满了对当世的批判与不平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其父陈贞慧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维崧幼时便有文名,明亡后,科举不第。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陈维崧才力富健,诗文兼擅,尤以词与骈文成就最高。词学苏、辛,风格豪放,为阳羡词派领袖。其所作词一千六百余首,为历代词人之冠,与朱彝尊、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其骈文气脉雄厚,风骨浑成,与吴绮同称名家。著有《湖海楼全集》。今人有点校本《陈维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一首借古抒怀的作品。深秋之际,作者途经信陵君祠庙,面对破败景象,追忆古人风范,不禁感慨万千,遂创作了这首深沉悲慨的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诗。词作描写了词人秋日经过信陵君祠时所见的凄凉萧索景象,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与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将身世之恨与不平之气充分展现出来。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下片开始直抒胸臆,“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一个“惹”字,道尽词人心中的愤懑——古今之事,令人悲叹;而自身身世,更是惹人愁恨。这“惹”字,不仅是对现实的控诉,更是对命运的不甘,其中蕴含着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控诉。用典:“九月惊风将落帽”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这里表面上写秋风之猛,实则暗含自况——孟嘉素以风度潇洒著称,词人或借此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依然风骨未泯。

3. 分段赏析

上片“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词人以“席帽”暗喻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身份,一个“偶”字既点出路过信陵君祠的偶然性,又暗含其落魄漂泊的处境。眼前“荒台败叶”“东京客舍”的萧条景象,既是实景描写,更是词人心境的外化。“客”字既承接“偶”的偶然之意,又强调其漂泊无依的生存状态,面对先贤祠庙,自然生发追怀往昔的感慨。词人由眼前的荒凉联想到昔日的信陵君。“风姿超妙,声名久远”八字道出了信陵君的卓异风采,这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以礼贤下士、广纳贤才闻名天下,因而成为后世无数失意文人的精神寄托。词人亦不例外,当他面对信陵君祠时,不仅怀念先贤的风采,更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无法得遇如此明主。更令词人痛心的是,如今连信陵君祠堂都已荒凉破败,这不仅是历史遗迹的衰败,更是整个世道江河日下的象征,触目皆是的荒芜景象,让词人心生“世事每况愈下”的悲慨。接着,词人以“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描绘眼前景象。上句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面上写秋风之猛,实则暗含自况——孟嘉素以风度潇洒著称,词人或借此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依然风骨未泯;下句则写凄风苦雨的萧瑟氛围,风雨无情,恰如世态的冷酷,风雨飘摇中,词人的身世之悲愈发浓烈。信陵君祠堂的颓败景象,在风雨中更显凄凉,而风雨中的词人,亦在“孤臣泪”的伤感中无限悲凉。“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二句,以枯树残枝的意象,勾勒出一片凋敝之象。乌桕树本应在秋日展现出鲜艳的红色,但此刻却只能“偏向坏墙边”,显得格外孤寂;树叶“离披打”,更显摇摇欲坠的颓态。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言情,以景衬情,使词人内心的孤寂、落寞更为深沉。词人目睹此景,心中的悲凉与日俱增,而这一片破败,也正是乱世文人共同的心境写照。下片开始直抒胸臆,“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一个“惹”字,道尽词人心中的愤懑——古今之事,令人悲叹;而自身身世,更是惹人愁恨。这“惹”字,不仅是对现实的控诉,更是对命运的不甘,其中蕴含着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控诉。古往今来,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空有抱负,却无人赏识?而眼前这萧条的景象,更是将这种愤懑推向极致。接着,词人幻想假如信陵君仍在世,定当赏识自己:“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然而,这不过是词人的自我安慰罢了。现实是,明主不再,知音难逢,词人只能以“讵不如毛薜辈”自况,坚信自己的才能不输毛公、薛公,若得信陵君知遇,定当如平原君、孟尝君般建功立业。然而,这不过是词人的自我期许,现实却是无人赏识,无人提携,词人只能在“我讵不如毛薜辈,君宁甘与原尝亚”的质问中,流露出对现实的深深无奈。全词以侯赢自况作结,以侯赢“老泪苦无多,如铅泻”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求明主知遇的强烈愿望。侯赢之所以流泪,因信陵君的知遇之恩,令他感激涕零;而词人呢?他的信陵君在哪里?这正是全词反复咏叹的核心——怀才不遇的悲愤,知音难遇的孤寂,世道衰微的慨叹,都在这一声声质问与感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战国时期,诸侯并立,战事频仍。动荡的社会环境促使各国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国家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资源的较量。为图自强,列国君主广开才路,礼贤下士,由此推动了"士"阶层的迅速崛起。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不仅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最终促成了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以及"处士横议"的活跃局面。令人惋惜的是,那个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陈迹,只存在于后人的追忆与向往之中。词人面对信陵君祠的荒凉景象,触景生情,通过"席帽""荒台""细雨"等一系列意象,刻意营造出一种萧索凄凉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处理不仅是对眼前景物的客观描写,更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他感伤自己生不逢时,无法遇到像信陵君那样的明主;更愤懑于当下社会人才凋零、知音难觅的现状。词人借古讽今,将个人的身世之悲升华为对整个时代环境的深刻批判,展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忧患意识与批判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慨当以慷,不嫌自负。如此吊古,可谓神交溟漠”。极言盛赞。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前半阙淡淡着笔,而凄凉呜咽,已如秋商叩林,哀湍泻壑。后半阕情不自禁。如此吊古,可谓神交冥漠。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

# 大抵文字无才情,便无兴会。所以古人论诗,比之张弓,须有十分力,方开得到十分。否则勉强钩弦。筋怒面赤,一再发,敬谢不敏矣。吾读迦陵长调,庶几绰有余勇哉。《过信陵君祠》填《满江红》云(词见上)。词客有灵,霸才无主,陈琳墓下,伤心不独古人。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董以宁《闺怨》

下一篇:清·庄棫《蝶恋花·残梦初回新睡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