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封禅日重光":英明的君主来泰山封禅,连太阳也增添了光辉,
# 日重光:两日并照。
"天子垂衣历数长":天子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国运绵延久长。
"九州四海常无事":九州四海之内太平无事,
"万岁千秋乐未央":祝皇上千秋万岁其乐无穷。
"日观仙云随凤辇":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的东南)上的仙云随着娘娘们的凤辇流转,
"天门瑞雪照龙衣":南天门上洁白的瑞雪照耀着龙衣。
# 天门:泰山峰名,有东、南、西三天门。
"繁弦绮席方终夜":繁喧的管弦乐声,华美的酒宴通宵不绝,
"妙舞清歌欢未归":歌舞升平的欢愉,让人流连忘返不忍归去。
"翠凤逶迤登介丘":装饰翠羽的凤形车驾蜿蜒登上泰山,
# 介丘:大山。指泰山。
"仙鹤裴回天上游":仙鹤在云间徘徊,仿佛翱翔于天际。
"借问干封何所乐":若问封禅大典有何欢愉,
"人皆寿命得千秋":只因天下百姓皆得千年长寿之福。
"千年圣主应昌期":千年以来,我大唐圣明的君主顺应这昌盛的时期,
# 昌期:昌盛兴隆的时期。
"万国淳风王化基":万国受到大唐礼仪的教化,养成了淳朴的风尚。
"请比上古无为代":若与上古无为而治的圣君相比,
# 无为代:天为而治的时代。
"何如今日太平时":怎比得上今日大唐的太平盛世。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分段赏析
“明君封禅日重光,天子垂衣历数长”两句开篇点明主旨,指出明君举行封禅大典时,光芒四射,象征祥瑞。“明君”“天子”直接歌颂帝王,“垂衣”化用《周易》中“垂衣裳而天下治”,表明天子无为而治、国运绵长,奠定全诗歌颂基调。“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两句进一步描绘国家太平盛世的景象,“九州四海”指代天下,强调国家疆域安宁;“万岁千秋”突出时间长久,“乐未央”即欢乐不尽,表达对国家长治久安、欢乐永续的美好祝愿。“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两句是对封禅场景的具体描写。“日观”点明地点,“仙云”“瑞雪”营造出祥瑞神秘的氛围,“随凤辇”“照龙衣”以云、雪的动态和光彩,衬托出天子出行的尊贵与隆重,展现封禅仪式的神圣与庄严。“繁弦绮席方终夜,妙舞清歌欢未归”两句描述封禅后的欢庆场面。“繁弦”“妙舞”“清歌”展现出宴会上音乐舞蹈的美妙;“方终夜”“欢未归”则说明宴饮通宵达旦,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从侧面反映出封禅成功后的喜悦氛围。“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裴回天上游”两句借助“翠凤”“仙鹤”等祥瑞意象,渲染封禅的神圣与超凡。“逶迤”“裴回”以动态描写,让凤、鹤仿佛具有灵性,增添了神秘色彩,暗示封禅乃顺应天意之举。“借问干封何所乐,人皆寿命得千秋”两句以设问形式,直接道出封禅带来的美好愿景。“干封”呼应封禅主题,认为封禅之乐在于人们能够长寿安康,将个人福祉与国家大典相联系,深化了诗歌的内涵。“千年圣主应昌期,万国淳风王化基”两句再次歌颂圣主,“千年圣主”强调帝王统治长久且贤明,“应昌期”表明顺应时代发展;“万国”体现国家影响力,“淳风”“王化基”说明在圣主治理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统治根基。“请比上古无为代,何如今日太平时”两句以对比手法,将当下的太平盛世与上古无为而治的时代相比较,突出当下时代在政治、民生等方面更胜一筹,高度赞扬了当时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发展,收束全诗,强化主题。
上一篇:唐·李白《相和歌辞·君道曲》
下一篇:唐·王勃《秋日别王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