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ēn
tāng
duì
xuě

朝代:唐作者:李隆基浏览量:2
běi
fēng
chuī
tóng
yún
tóng
yún
fēi
bái
xuě
bái
xuě
zhà
huí
sàn
tóng
yún
cǎn
liè
wèi
jiàn
wēn
quán
bīng
nìng
zhī
huǒ
jǐng
miè
biǎo
ruì
liáng
zài
shù
yuè

译文

北风吹动着满天阴云,阴云纷纷飘洒下白雪。白雪忽然回旋又飞散,阴云笼罩是多么凛冽。未见到温泉水面结冰,怎知道地底火井熄灭。祥瑞之兆正蕴含于此,差不多能让人心情愉悦。

逐句剖析

"北风吹同云":北风吹动着满天阴云,

"同云飞白雪":阴云纷纷飘洒下白雪。

# 同云:下雪时均匀遍布的阴云。

"白雪乍回散":白雪忽然回旋又飞散,

"同云何惨烈":阴云笼罩是多么凛冽。

# 同云:一作北风。

"未见温泉冰":未见到温泉水面结冰,

"宁知火井灭":怎知道地底火井熄灭。

# 火井:产可燃的天然气之井。,宁知:岂可知道。

"表瑞良在兹":祥瑞之兆正蕴含于此,

"庶几可怡悦":差不多能让人心情愉悦。

# 庶几:相近,差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温汤对雪》是唐玄宗李隆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描写北风卷着阴云、阴云飘飞白雪的景象,以“乍回散”“何惨烈”勾勒出风雪交加的动态与凛冽;后四句由自然景观转入哲思,以“温泉未冰”“火井未灭”暗喻阴阳调和、政通人和,借“表瑞良在兹”直接点明以雪兆祥瑞的主旨。全诗以质朴庄重的语言,将风雪之景与政治祥瑞相联结,既展现了冬日温汤雪景的独特景致,又隐含帝王对太平盛世的歌颂与对国家安定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朝皇帝。庙号玄宗,谥明,故亦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国力强盛。后期贪图享乐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衰落。李隆基多才多艺,知音乐,善书法,工诗歌,能作文,在唐代帝王中堪与唐太宗颉颃。主要作品有《喜雨赋》《答贾曾令》《受禅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北风吹同云,同云飞白雪”两句是描写风雪初起的景象。“北风”点明时令与风力来源,“同云”指阴云密布,二词连用形成风卷阴云的动态画面;“同云飞白雪”以顶针手法衔接,强化阴云与飞雪的因果关联,简洁勾勒出冬日风雪交加的壮阔起始,奠定全诗冷冽而宏大的基调。“白雪乍回散,同云何惨烈”两句刻画风雪的激烈状态。“乍回散”写白雪忽而回旋飞散的飘忽之态,“何惨烈”以感叹句式摹写阴云压顶的肃杀气势。一“乍”一“何”虚词呼应,既状风雪变化之迅疾,又以主观感受“惨烈”注入自然景象,使单纯的物候描写带上情感色彩,暗喻环境的严酷与力量感。“未见温泉冰,宁知火井灭”两句转入对温汤特性的观察与哲思。“温泉冰”与“火井灭”均为假设:温泉未因严寒结冰,火井未因风雪熄灭。诗人以水火未失其性的自然现象,隐喻世间万物各安其序、阴阳调和的理想状态,借温汤的恒温特质,暗指政治秩序的稳定与王朝根基的坚固,构思巧妙,托物言志。“表瑞良在兹,庶几可怡悦”两句收束全诗,点明主旨。“表瑞”直接点出以雪景为祥瑞之兆,“良在兹”强调祥瑞正蕴含于眼前的风雪与温汤之中;“庶几可怡悦”以帝王视角表达对祥瑞的欣悦,既呼应前文对自然奇观的描写,又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泰民安的期许。此句稍显直白,却契合宫廷诗颂美导向,卒章显志,收束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下一篇:唐·高衢《和三乡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