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o
xià
shī

朝代:清作者:袁枚浏览量:3
zhuó
guān
jìn
bàn
nián
shuǐ
yún
shēn
chù
bào
huā
mián
píng
shēng
xiǎng
guān
jiāo
rén
liù
yuè
tiān

译文

诗人辞官归隐后,已经快半年没有穿官服了,他常常在水云深处的幽静地方,抱着鲜花睡觉,生活悠闲自在。觉得,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官一身轻,尤其是在六月酷暑时节,不必为官务奔波,这才是最令人骄傲的。

逐句剖析

"不著衣冠近半年":诗人辞官归隐后,已经快半年没有穿官服了,

# 著:一作着。

"水云深处抱花眠":他常常在水云深处的幽静地方,抱着鲜花睡觉,生活悠闲自在。

"平生自想无官乐":觉得,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官一身轻,

"第一骄人六月天":尤其是在六月酷暑时节,不必为官务奔波,这才是最令人骄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消夏诗》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袁枚辞官后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无官一身轻”的逍遥自适的向往。诗中通过“不著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描绘了诗人远离官场后的闲适生活,展现了其在自然中与花为伴的悠然心境。后两句“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六月炎炎夏日中无需为官事奔波的独特惬意。袁枚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官场的束缚与自然的自由生活相对比,突出了辞官后的轻松与自在。同时,诗中语言简洁明快,用词通俗易懂,充满了生活情趣。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诗人闲适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与享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满了生活情趣,令人感受到诗人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怀诗。描绘了袁枚辞官后的闲适生活,“不著衣冠”“抱花眠”,展现了他摆脱官场束缚后的自由与快乐。诗中以轻松诙谐的笔触,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官场的厌倦,尤其在炎炎夏日,这种无官一身轻的惬意更显突出。全诗强调“无官乐”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自豪。

2. 分段赏析

首句:“不著衣冠近半年”诗人以“不著衣冠”开篇,直接点明自己辞官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衣冠”象征着官场的束缚,而“近半年”则暗示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已持续了一段时间,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享受。第二句:“水云深处抱花眠”“水云深处”描绘出一个远离尘世喧嚣、清幽宁静的环境,诗人在此处“抱花眠”,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闲适生活。此句通过具体的画面,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第三句:“平生自想无官乐”诗人回顾一生,反思官场生活,认为“无官”才是真正的快乐。这里的“无官乐”不仅是对自由的向往,更是对官场虚伪、勾心斗角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第四句:“第一骄人六月天”“第一骄人”是诗人对自己隐逸生活的自豪,“六月天”则暗示这种快乐在炎炎夏日尤为珍贵。诗人以幽默的语气表达了对这种自由生活的无比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不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仓央嘉措《情诗(其三)》

下一篇:清·陈维崧《好事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