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bái
hǎi
táng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xié
yáng
hán
cǎo
dài
chóng
mén
tái
cuì
yíng
hòu
pén
shì
jīng
shén
nán
jié
xuě
wéi
xiāo
hún
fāng
xīn
diǎn
jiāo
qiàn
yǐng
sān
gēng
yuè
yǒu
hén
wèi
gǎo
xiān
néng
huà
duō
qíng
bàn
yǒng
huáng
hūn

译文

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象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白海棠多情地陪伴我吟咏到黄昏。

逐句剖析

"斜阳寒草带重门":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

# 重门:重重院门,指深宅大院。,带:连接。,寒草:秋草。

"苔翠盈铺雨后盆":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

# 盈铺:铺满。,翠:深绿色。,苔:苍苔。

"玉是精神难比洁":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

# 玉是精神难比洁:“玉是"二句:以玉和冰雪喻白色的花。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又韵》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同时,这又是以花拟人,把它比作仙女,因为《庄子·逍遥游》曾说美丽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精神:品格。

"雪为肌骨易销魂":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

# 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芳心一点娇无力":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象不胜风力,

# 芳心:指花芯。

"倩影三更月有痕":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

# 月有痕:月有影。李商隐《杏花》诗:“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倩影:美好的身姿。

"莫谓缟仙能羽化":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

# 莫谓缟仙能羽化:“莫谓”二句: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缟,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衣。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骨”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同化为飞鸟,可以上天。末句用唐代刘兼《海棠花》诗意:“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缟:白色丝绢。

"多情伴我咏黄昏":白海棠多情地陪伴我吟咏到黄昏。

# 咏黄昏:在黄昏时刻吟咏诗歌。吟:吟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白海棠》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为小说人物贾探春所作七言律诗。该诗首联点明时令环境,颔联通过意象描写突显海棠素洁之色,颈联以细腻笔触刻画海棠柔美形态,尾联则展现出物我交融的境界。贾探春借咏白海棠寄托情志,既展现花卉的清新雅致,亦表露自身的高洁品格,同时隐含着对家族命运与个人际遇的深切思考。全诗韵律流畅,意境清幽,情感表达含蓄而富有层次,透露出淡淡的怅惘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咏白海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由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这首诗是由贾探春所作。海棠诗会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危机已悄然发生,年轻一代在这座“乐园”里无忧无虑的赏花饮酒,吟诗作赋,然而聪明的探春已经有了贾府衰亡的预感。《咏白海棠》是咏物诗,在描绘物的形象中,显现着不同思想倾向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志趣。贾探春借咏颂白海棠,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对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咏叹白海棠的风姿,通过多重意象写其冰清玉质与高洁姿态,表达自己了的超凡脱俗的风范以及对于无力扭转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拟人:全诗以白海棠为对象,赋予其人格化的特质,"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以花拟人,暗喻人物高洁品格。"芳心一点娇无力"以"芳心"拟人,暗示少女的细腻情思,与角色命运相呼应。"多情伴我咏黄昏"将海棠视为知己,物我合一,展现出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托物言志:全诗借咏白海棠托物言志,白海棠美丽高洁与脆弱无力是诗人的自况,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对理想坚守的执着,以及对家族命运的忧思。比喻:“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将海棠的纯洁与风骨比作玉和雪,表达了自己纯洁的品格与高雅的志趣。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交待了季节和场景。开头的“斜阳”二字,与诗尾的“黄昏”二字遥相呼应,定下了全篇清冷、感伤的基调。“寒草”点明时令,“苔翠盈铺”写出了因年深月久,生长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经布满了青苔。而经过雨水的冲刷,使景色在焕然一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凉,为写海棠之“白”作了铺垫。总的来看,这一联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斜阳寒草”写到“重门”,再对生长海棠的花盆加以细致描写,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但海棠已经呼之欲出了。颔联写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颜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纯洁。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来形容仍嫌不足,难以比拟其高洁;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恋陶醉。这其实是探春的自我写照。生长在日趋没落的封建大家族中,即便身为女子,探春依然不屈不挠,想有一番作为。颈联用比喻,透过环境,写出花的娇美无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丽影,写出了海棠之柔。海棠虽然冰肌玉骨,美丽娇艳,但是终究娇柔无力,它那下垂的细小花蕊仿佛正在叹息。那美丽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阴影。这一联暗含着探春的自怜与伤感。探春身为女儿之身,却有着不输男子的远见卓识,眼看家族走向没落,她深感无能为力,只能在暗中担忧。尾联中,是说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会得道成仙的事了,“多情”的海棠与忧患的诗人融为一体。“缟仙”是将海棠形容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却不愿离去,而是留下来倍伴在黄昏中吟咏的诗人。而探春后来远嫁异乡,远离故土亲人,身边无人陪伴。曹雪芹作为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创作《红楼梦》,不断在诗词中暗示人物后来的命运,则具有设置悬念和引导读者的功能。

4. 作品点评

《咏白海棠》是清代曹雪芹托物言志的咏物佳作。全诗意境清雅,语言凝练典雅,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如"玉是精神""雪为肌骨"以物拟人,既显白海棠之洁净,又暗喻诗人品格;"芳心""倩影"更将花人格化,赋予其柔婉情态。全篇借物抒怀,既展现白海棠的高洁风骨,又暗含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物我交融间显露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贾探春这首诗作为首唱,她为众诗人的咏吟定下了一个起点颇高的基调,不但使诗社避免成为空自吟花弄月、无病呻吟之所,而且使之成为一个有情感、有意韵、有风格、有思想的一个文化园地。她以“斜阳”发端,以“黄昏”作结,便有力地展示了这个贵族少女的敏锐目光、深邃思想。这时她已经透过表面的繁华看出贾府的衰败,看出了生活在这里的才女诗童们的可悲前途。另外,作为一首咏物诗,这首诗不但体物贴切,而且神形毕现。通篇以白海棠自喻,既描绘了白海棠的仙姿,又抒写出自己的超凡脱俗的风范,从精神世界到仪表风姿,都有一种令人沉醉的魅力。

现代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下一篇:清·厉鹗《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