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bié
shuì
ché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bié
shuì
chéng
kān
zhěn
mèng
biān
chéng
yīn
tīng
sài
sān
gēng
què
hóng
lóu
bàn
dēng
shū
zhèng
zhòng
hèn
fēn
míng
tiān
jiāng
chóu
wèi
niàng
duō
qíng
lái
shǒu
duì
chù
piān
dào
yuān
yāng
liǎng
bīng

译文

别后的相思之情绵绵不绝,如丝般纷乱,让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更何况好不容易入睡后,竟然还梦到了家乡,使人越发感伤。起来倾听那边塞半夜的雨声,却回忆起在家中小楼上我们挑灯夜话的情景。认真地书写,对你的思念格外分明,天生的多愁善感使自己变得多情。起身用嘴中的热气暖手,将家书封好,偏偏看到“鸳鸯”二字时,心痛又被触动,手又僵了起来。

逐句剖析

"别绪如丝睡不成":别后的相思之情绵绵不绝,如丝般纷乱,让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 如丝:形容绵绵不绝。

"那堪孤枕梦边城":更何况好不容易入睡后,竟然还梦到了家乡,使人越发感伤。

# 边城:临近成界的城市。,孤枕:独眠。

"因听紫塞三更雨":起来倾听那边塞半夜的雨声,

# 紫塞:边塞。长城。

"却忆红楼半夜灯":却回忆起在家中小楼上我们挑灯夜话的情景。

# 红楼:指绘有艳丽彩画的楼阁。这里代指家中的楼阁。

"书郑重":认真地书写,

"恨分明":对你的思念格外分明,

"天将愁味酿多情":天生的多愁善感使自己变得多情。

"起来呵手对题处":起身用嘴中的热气暖手,将家书封好,

# 对题:物品封装妥当后,在封口处题签,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引申为书札的代称。,呵手:用嘴中热气暖手。

"偏到鸳鸯两字冰":偏偏看到“鸳鸯”二字时,心痛又被触动,手又僵了起来。

# 冰:此谓冰结,手僵不能动,意为触动心病,伤感之至。,鸳鸯:伴侣、情侣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属塞上怀远之作,上阕写置身边城对闺中妻子的深切牵念,别绪如丝,令人难以成眠。遂聆听塞外夜半雨声,却不禁忆起家中灯前的身影。下阕言欲解相思而提笔写信,倾诉离愁别怨,怎奈苦寒满地,连封题处“鸳鸯”二字也凝作冰痕。全词情致深婉,寄寓了作者萦绕心怀的绵长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当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月,纳兰性德前往梭龙勘察,身处塞上怀远,思念闺中妻子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边塞怀远的词。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与意象交织,展现了词人在边塞的孤寂离愁与对闺中妻子的深切思念。

2. 分段赏析

上片写词人对闺中妻子的牵念。首句“别绪如丝睡不成”,情致率真,多情公子此时正处塞上,别后的思念令他辗转难眠,而“那堪孤枕梦边城”一句更见纳兰愁思之深。通常“梦边城”多解为“梦见边城”,然结合语境,当释为“在边城入梦”。孤枕难安,纳兰遂披衣起身,聆听塞外三更冷雨淅沥。这夜雨如伤心人拨弄心弦,凄彻心骨,每一声都叩击着他满溢悲愁的心,更勾引出绵绵思念,令他念及此时的妻子,是否也正牵挂着自己。下片转以书信寄怀,进一步抒发相思情愫。此时思念如春日杂草般疯长,纳兰铺纸研墨,书寄离愁别绪。词中“书郑重,恨分明”语意含蓄,引人寻味,似在诉说写信时的郑重与离恨的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一句将思念与悲愁推向高潮,仿佛上天以淅沥雨声为引,酝酿人间悲苦。此“酿”字堪称全词点睛之笔。“偏到鸳鸯两字冰”则言念及天各一方,相见无期,心头不禁彻骨生寒。塞外苦寒,纳兰呵暖冻手封题书信,题字时笔尖竟凝冻,四周寒意浸骨。当落下“鸳鸯”二字,情深难寄,更添凄楚。“天将愁味酿多情”“偏到鸳鸯两字冰”两句余韵悠然,“鸳鸯字冰”化虚为实,将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

3. 作品点评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全词对爱侣的牵念写得迂回婉转,别有意韵。“偏到鸳鸯两字冰”的刻画,韵味深长,既勾勒出边塞的凛冽景象,也映现出心中的孤寂况味,亦展现出这份苦寒对恩爱伴侣温情的阻碍,多重意涵萦绕字里行间,情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写离思。上片写词人孤枕无眠,因眼前的边塞之景而想念家里。下片以书信落笔,表达自己的思念。末二句的细节描写,别具意味。词作情真意切,凄凉伤感。

现代学者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

下一篇:清·蒋智由《久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