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心无尽":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
"归家喜及辰":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
# 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寒衣针线密":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
"家信墨痕新":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 家信:家书中的字。
"见面怜清瘦":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
"呼儿问苦辛":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低徊愧人子":迟疑徘徊,自觉身为人子而惭愧,
# 愧人: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徊:一作回。
"不敢叹风尘":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 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乾隆三大家”之一
蒋士铨(1725~1785),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清容居士、藏园,晚号定甫,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诗文、词曲皆擅,诗风沉雄遒劲,题材广泛,有不少描写社会生活之作。他喜以诗论诗,还以诗论绘画、书法、戏曲等;亦善于以诗论史,或读史兴感,或怀古寄慨,或表达仰慕之情,或予以讽刺鞭挞,纵横捭阖,议论风生。著有《忠雅堂文集》《忠雅堂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亲情的五言律诗。描绘了久别归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场景,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爱,以及儿子因未能尽孝的愧疚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仅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勾勒寒衣与家信的细节,便将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过多修饰,却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毫无边际,那是一种深入骨髓、永不停歇的爱。儿子在岁暮之时适时归来,让母亲的喜悦如春日暖阳般满溢。“无尽”二字,将母爱的深沉与绵长展露无遗;“喜”字更是生动诠释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关怀与期待,恰似为前句母爱作了生动注脚。颔联“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母亲为儿子缝制寒衣,针脚细密紧实,每一针都穿梭着对儿子的牵挂与疼爱,生怕儿子受一丝风寒。家信上的墨痕还透着新鲜,那是母亲时常寄来的问候,字字句句饱含思念,如同细密的针脚,缝补着母子间因距离产生的空缺。“密”与“新”二字,精准勾勒出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日夜牵挂。颈联“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母子相见,母亲一眼便心疼儿子清瘦的面容,急忙唤儿至身前,关切询问一路的艰辛。“怜”是母亲内心疼惜的自然流露,“问”是她爱意的急切表达,反复的嘘寒问暖,尽显母亲对儿子的慈爱,那份关怀让人如沐春风,也让母子间的情感愈发浓郁。尾联“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儿子心中满是愧疚,自觉未尽到人子应尽的孝道。在母亲面前,他百感交集,对母亲的感恩与敬爱如潮水般翻涌,同时又为自己未能承欢膝下而自责。一路的风尘仆仆,其中的艰辛他却不敢诉说,生怕母亲担忧,这份克制与体贴,蕴含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沉情感。
4. 作品点评
《岁暮到家》一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真挚,深刻展现了母子间的深厚情谊。此诗,与孟郊诗在表现母爱方面可谓异曲同工。它没有空洞地抒情,而是凭借衣物、言语、行为和心理等细腻描绘,将母子之情具象化、生动化,让这份人间至爱真实可感,直击人心。
# 亦写慈母之爱抚,春晖之无尽者,可参观而三复之焉。
西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上一篇:清·郑燮《山中雪后》
下一篇:清·曹雪芹《对月寓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