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yuán
wǎn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xiē
jiàn
qīng
shān
luò
zhào
lín
yuán
shān
duō
yān
niǎo
luàn
lín
qīng
fēng
jǐng
fān
xié
wéi
xiāo
sàn
zài
qín
yán
tóng
yóu
tóng
gěng
gěng
shāng
hún
zhōng
jìn
hái
mén

译文

雨停了看见青山,夕阳照在树林和园子上。山上烟雾多,鸟儿飞得纷乱,树林清爽,风光景物在晃动。搀扶着的只有晚辈,闲适的意趣在琴声里流露一起游玩却心情不一样,心中不安,独自伤神。寂静中钟声已经停了怎么还能走进家门呢。

逐句剖析

"雨歇见青山":雨停了看见青山,

"落日照林园":夕阳照在树林和园子上。

"山多烟鸟乱":山上烟雾多,鸟儿飞得纷乱,

# 多:一作夕。

"林清风景翻":树林清爽,风光景物在晃动。

"提携唯子弟":搀扶着的只有晚辈,

# 提携:携带。

"萧散在琴言":闲适的意趣在琴声里流露

# 琴言:琴音表达的思想感情。言:一作尊。,萧散:凄凉萧索。

"同游不同意":一起游玩却心情不一样,

"耿耿独伤魂":心中不安,独自伤神。

"寂寞钟已尽":寂静中钟声已经停了

"如何还入门":怎么还能走进家门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林园晚霁》是韦应物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作以雨后向晚的林园景色为背景,起笔“雨歇见青山,落日照林园”,即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中蕴含孤寂的山水画卷。诗中“烟鸟乱”“风景翻”的动态描绘,与“萧散在琴言”的闲适心境相映成趣;而收束于“耿耿独伤魂”“如何还入门”,则含蓄点出诗人迥异于同游者的内心孤寂,折射出其在隐逸生活中对际遇的深刻体悟。全诗语言洗练,意象清新,意境恬淡悠远,既承陶渊明、王维一脉的田园诗风,又融入了中唐特有的文人感伤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末年至建中初年间,为悼念亡妻所作。韦应物的悼亡诗侧重于借景抒怀,篇中偶尔闪现的生活细节,常被诗人自身“跳跃的感怀”(郭自虎《元稹与元和文体新变》)所遮蔽与分散。因此,诗中主要呈现的是诗人凄清忧伤的内心世界,而亡妻的形象与品性则因细节的缺失,难以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本诗即体现此一特质。​​这正是​​其与元稹悼亡诗兼顾双方(诗人自身哀思与亡者形象刻画)有所不同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雨歇见青山”,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天空下,青翠的山峦映入眼帘的情景。“雨歇”二字暗示天气转佳,天空洗净,“见青山”则突显山色的清新与生机勃勃。这语言简洁,用白描手法写景,以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清幽明快的基调。“落日照林园”,展现夕阳余晖洒落在树林和园地上的景象。“落日”既点明黄昏时分,又暗示时光流逝的无情,“照林园”营造出温馨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此句以动写静,语言平实自然,传递了诗人对美好瞬即逝的眷恋与愁绪。“山多烟鸟乱”,描写山中烟雾缭绕,鸟儿纷飞混乱的情形。“山多”强调山势连绵,“烟鸟乱”中“乱”字生动地写出鸟群的自由自在,却也不安躁动,形象活现了自然的鲜活与变数。手法上结合动与静的对比,艺术地表达内心的波澜起伏。“林清风景翻”,突出林中景象清澈而不断变化的风貌。“林清”展现清爽画面,“翻”字比喻风景如翻卷般变幻莫测,传达出自然的无常之美。语言凝练,形象清新,为下文情感的转折铺垫深意。“提携唯子弟”,转写诗人提携年轻后辈的场景。“提携”体现关爱与引导,“唯”字则透露出只与子弟相伴的孤独感,暗示人际关系的局限。此句以朴实语言描写人物活动,艺术手法含蓄,思想表达了对人情的深层思考。“萧散在琴言”,描述诗人闲散自在,以琴声诉说心事的情境。“萧散”意为无拘无束,“琴言”象征琴中的心声流露。语言抒情柔美,形象塑造了诗人洒脱的形象,技巧上通过器物“琴”隐喻情感的释放,深化闲适背后的愁情。“同游不同意”,直写同游者意见不合的矛盾。“同游”点明结伴场景,“不同意”简洁揭示分歧的无奈。此句语言直接有力,以人物冲突映衬主题,艺术手法通过对话式白描,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失望与困惑。“耿耿独伤魂”,抒发耿耿于怀、独自伤心的深切情绪。“耿耿”形容心绪不平,“独”字强化孤寂感,“伤魂”夸张表达内心痛苦。语言感性生动,主题深化人情疏离的悲苦,手法上直抒胸臆,为情感高潮做结。“寂寞钟已尽”,描写钟声停息后的沉寂时刻。“寂寞”渲染氛围,“钟已尽”象征时间终止或孤寂加深。语言简洁带象征,营造凄凉的意境。“如何还入门”,以反问表达归家无门的苦闷。“如何”增强语气,“入门”暗喻人生归宿难寻。语言含蓄有力,通过修辞反问,思想感情升华到对人生无常的终极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下一篇:唐·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