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lán
shēn
chù
chóng
xiāng
jià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lán
shēn
chù
chóng
xiāng
jiàn
yún
lèi
wēi
rén
chàn
liáng
bié
hòu
liǎng
yīng
tóng
zuì
shì
shèng
qīng
yuàn
yuè
míng
zhōng
bàn
shēng
fèn
mián
guò
shān
zhěn
tán
hén
lái
shì
zuì
xiāo
hún
zhé
zhī
huā
yàng
huà
luó
qún

译文

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你抹掉泪水,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分别之后,你我承受着相同的凄凉痛楚,每逢月圆,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是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折枝图样的彩色的罗裙。

逐句剖析

"曲阑深处重相见":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

"匀泪偎人颤":你抹掉泪水,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

# 匀泪偎人颤: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匀泪,拭泪。

"凄凉别后两应同":分别之后,你我承受着相同的凄凉痛楚,

"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每逢月圆,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

# 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唐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不胜:承受不了。清怨:凄清幽怨。

"半生已分孤眠过":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

# 分:料想。

"山枕檀痕涴":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

# 山枕檀痕涴: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枕头。中间凹两边突出的枕头。檀痕:浅红色的泪痕。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涴:浸渍、染上。

"忆来何事最销魂":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

# 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是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折枝图样的彩色的罗裙。

# 罗裙: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花样:供仿制的式样。,折技: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上片忆与亡妻在曲阑深处重逢的美妙场景,又言别后凄凉;下片承上,极言失意之情。全词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用词精美婉约。通过对往昔相聚和别后孤寂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其最大特点是情真意切,将悼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古代悼亡诗词中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纳兰性德的结发妻子卢氏离世多年,他长久处于孤寂之中,往昔与妻子相处时的点滴快乐、心头如被月光镌刻般的温暖回忆始终难以忘怀。在这样的心境下,为了舒缓自己对亡妻的相思之苦,他写下了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悼亡诗。通过回忆与亡妻的幽会及别后的凄凉情景,描绘出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表达了失去爱人后的孤寂与哀伤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词人用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渲染和修饰,直接勾勒出在曲折栏杆深处与爱人重逢时,对方悄悄擦拭眼泪、依偎着自己微微颤抖的场景,生动展现出久别重逢时的激动与深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词人以细腻笔触描绘出在曲折栏杆的幽深处与爱人重逢的画面。“匀泪”这一动作,生动展现出重逢时的百感交集,泪水不自觉地被擦拭,却难以抑制内心的波澜;“偎人颤”则将人物重逢时既眷恋又激动得微微颤抖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句从人物动作与神态入手,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久别重逢时那种复杂而浓烈的情感。紧接着“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词意陡然转变。词人从重逢的美好瞬间抽离,转而感慨别后的凄凉。“两应同”表明他深知自己与爱人分别后都陷入了相思的痛苦之中,这种凄凉是双方共有的。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更是神来之笔,借明月这一典型意象,营造出清幽、哀怨的氛围。下片:“半生已分孤眠过”,直白地倾诉出词人对未来生活的绝望与无奈。“已分”二字,表明他已然接受了余生将在孤独中度过的命运,“孤眠过”更是强化了这种孤寂感,将失去爱人后的失意与悲苦一倾到底。词人用词精美婉约,没有过多的渲染,却让辛酸之情入骨三分。罗裙上精美的折枝花样,本是爱人曾经生活的一个微小细节,却被词人深深铭记。通过对这一细节的描绘,词人巧妙地将对爱人的思念与眷恋融入其中,借罗裙这一物象,映照出爱人的音容笑貌和往昔的美好时光。这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得情感更加深沉绵邈,言有尽而意无穷。下片整体剖示了词人当下孤寂、凄凉的心境,虽写的是记忆中的事情,但通过对情感与细节的精准捕捉,让过去的景与情鲜活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4. 作品点评

此词结构精巧,首尾皆为追忆,首句绘相会之景,尾句借物映人,中间尽是情语。其语言含婉动人,营造出凄凉清怨氛围,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喟叹融入其中,情真意切。通过巧妙的情景物交融,展现出不尽之意,充分体现出纳兰性德词作善于抒情、情感细腻深沉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上片写重逢的喜悦,却忆及当初分别之后的相思之苦;下片写离别的哀伤,又回味往日相聚之时的闺中之乐。这样交互言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依恋之情。作者写的是自身的感受,所以能真切如此。

现代学者、纳兰词研究者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二)》

下一篇:清·刘开《问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