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i

朝代:清作者:袁枚浏览量:3
chàng
dāng
nián
cháng
hèn
rén
jiān
yǒu
yín
shí
háo
cūn
bié
lèi
cháng
shēng
diàn
殿
shàng
duō

译文

不要再唱《长恨歌》来歌颂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了,人间一样有夫妻不得不分别的悲痛故事。石壕村里夫妻决别的时候,眼泪流得比当年长生殿中还要多。

逐句剖析

"莫唱当年《长恨歌》":不要再唱《长恨歌》来歌颂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了,

# 《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唱:唱歌。,莫:不。

"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一样有夫妻不得不分别的悲痛故事。

# 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里夫妻别":石壕村里夫妻决别的时候,

# 石壕村里夫妻别:“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对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泪比长生殿上多":眼泪流得比当年长生殿中还要多。

# 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马嵬》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独特视角,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置于民间百姓深陷悲惨境遇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清晰地展现出,相较于普通民众所承受的苦难,帝妃的遭遇实在难以相提并论。开篇两句,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底层百姓疾苦的深切怜悯与同情,尽显关怀之意。而后两句,则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并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致使无数夫妻被迫分离,难以团圆,令人唏嘘不已。全诗借古讽今,通过对比帝妃爱情悲剧与民间疾苦,深刻批判社会不公,表达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当时作者正赶赴陕西任职,途中有感而发,同时创作了另外三首同名作品。回溯历史,唐代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被迫从京都长安逃往四川,途经马嵬坡时,禁军哗变,宰相杨国忠被杀,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得赐杨贵妃自缢。这一历史事件极具戏剧性与悲剧色彩,引得历代诗人纷纷题诗感慨,其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更是闻名遐迩。此次,诗人在途中缅怀这段历史,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长恨歌》,心潮澎湃,遂创作了这首诗,用以抒发内心复杂深沉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借马嵬事件抒情,主张诗歌应多反映人民苦难,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观。看似抒情,实则议论。前两句借马嵬提出论点,后两句用典故论证。所用材料虽旧,但作者化腐朽为神奇,使其为新观点服务,旧材焕发出新魅力。

2. 写作手法

用典:“石壕村里夫妻别”一句运用了用典手法。这里引用了杜甫《石壕吏》中的典故,《石壕吏》描写了差役到石壕村夜里抓人当兵,连年老体弱的老妇都不能幸免,造成了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惨情景。对比:“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直接对比杜甫《石壕吏》中石壕村夫妻的生离死别与唐玄宗在长生殿的离别,指出民间百姓的泪水远超帝王之泪。

3. 分段赏析

袁枚在《马嵬》中开篇便言“莫唱当年长恨歌”。之所以“莫唱”,是因为《长恨歌》聚焦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中对杨贵妃之死、唐玄宗之无奈深表同情,还歌颂了他们爱情的专一,其影响力广泛,后世如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白朴《梧桐雨》、明吴世美《惊鸿记》、清洪昇《长生殿》等小说、戏曲,都受其启发进行创作。在袁枚看来,与其着力书写帝王的悲欢,不如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生离死别,因此由“莫唱”顺势引出“人间亦自有银河”,把银河这一民间传说融入现实。唐玄宗时期,战事不断,开边之战、内战频发。像用兵吐蕃、讨伐南诏,特别是安史之乱,致使无数人伤亡。壮丁们或战死沙场,或因徭役丧生,或长期戍边不得归,这在人间划出了无数“银河”,让无数家庭离散。其中,石壕村老夫妻的遭遇最让人心痛。杜甫笔下,“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尽显凄惨。同一时期,《新婚别》中“席不暖君床”的新娘,新婚即与新郎分别;《垂老别》里“子孙阵亡尽”的老翁,风烛残年仍要应征入伍,与老伴生离死别,“塌然摧肺肝”。“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袁枚感慨“泪比长生殿上多”。相较于石壕村夫妻等普通百姓的无尽泪水,长生殿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实在算不得多,可历来文人却多为帝妃落泪而大书特书,对民间疾苦关注甚少。在此,袁枚严肃批评白居易,确有其道理。可以说,袁枚的这首《马嵬》,立意高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作。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最大艺术特色为比照手法的运用,全诗包含两组对比:第一组将《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对照,既批判了白居易《长恨歌》,又凸显人间牛郎织女更值得同情。作者巧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嘲笑牛郎织女之举予以反讽,充满意趣。第二组则把石壕村与长生殿对比,石壕村代表普通百姓,长生殿象征帝后,借此暗示百姓苦难由统治者造成,马嵬事变是唐玄宗自食恶果,不足怜惜,劳动人民才更值得同情。这两组比照各有特点,前者深沉且重映照,后者浅近而重对比,相互配合,共同传递出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沉痛,足以动人,咏古诸作并传无疑。

清吴应和《浙西六家诗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下一篇:清·曹雪芹《太虚幻境对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