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厦许栖无":不知道高大的房屋里是否有地方让燕子栖息,
# 许:答应,应许。,大厦:高大的房子。
"频已衔泥到座隅":它已经很多次衔着泥土到座位的旁边。
# 座隅:坐位的旁边。
"曾与佳人并头语":佳人也偶尔会与燕子说悄悄话,
"几回抛却绣工夫":好几次说着说着都耽误了绣花。
# 绣工夫:指刺绣之事。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燕子为视角,寓言式地表达了某种深情或期盼,富有诗意与画面感。
2. 分段赏析
“不知大厦许栖无”:以拟人化手法开篇,赋予燕子以人的犹豫与试探心理。“不知”二字既写燕子对栖息之地的试探,又暗含诗人对自身漂泊境遇的投射——如同燕子渴望高楼庇护却心存忐忑,诗人亦在乱世中寻求安身之所。“大厦”象征富贵权势,“许栖无”则暗讽社会对寒士的排斥。燕子的“不知”与诗人的“已知”形成对比,凸显底层文人面对门阀壁垒的无奈。“频已衔泥到座隅”:通过“频已”强化燕子衔泥筑巢的执着,展现其勤劳坚韧的品格。燕子不因“座隅”(屋角)的逼仄而放弃,暗喻诗人虽身处困顿仍坚守理想。衔泥筑巢的劳作,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礼赞,亦隐喻寒士以微薄之力构筑精神家园的挣扎。燕子选择“座隅”而非“华堂”,暗示诗人对独立人格的坚持。“曾与佳人并头语”:笔锋轻转,引入“佳人”这一意象,将燕子与人类互动的温情场景具象化。“并头语”以拟人化描写燕子与佳人的亲密对话,赋予画面灵动的生活气息。燕子打破绣楼的沉寂,与佳人平等对话,暗含对等级社会的消解。佳人“并头语”的姿态,既是对燕子的接纳,亦隐喻寒士与上层社会偶然的平等交流。“几回抛却绣工夫”:以“抛却绣工夫”的细节,刻画佳人因与燕子互动而分心的娇憨情态,侧面烘托燕子的可爱与灵动。燕子成为打破绣楼单调生活的鲜活存在,赋予画面诗意与趣味。燕子“抛却”筑巢之责而享人间温情,佳人“抛却”女红而重生活情趣,二者共同构成对功利主义的反叛。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本真、自由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唐·李白《天台晓望》
下一篇:唐·储光羲《临江亭五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