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朝代:唐作者:秦韬玉浏览量:2
zhī
shà
pín
xián
dào
zuò
céng
jiā
rén
bìng
tóu
huí
pāo
què
xiù
gōng

译文

不知道高大的房屋里是否有地方让燕子栖息,它已经很多次衔着泥土到座位的旁边。佳人也偶尔会与燕子说悄悄话,好几次说着说着都耽误了绣花。

逐句剖析

"不知大厦许栖无":不知道高大的房屋里是否有地方让燕子栖息,

# 许:答应,应许。,大厦:高大的房子。

"频已衔泥到座隅":它已经很多次衔着泥土到座位的旁边。

# 座隅:坐位的旁边。

"曾与佳人并头语":佳人也偶尔会与燕子说悄悄话,

"几回抛却绣工夫":好几次说着说着都耽误了绣花。

# 绣工夫:指刺绣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燕子》是唐代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燕子为视角,通过拟人化手法展开叙事:首句以疑问语气道出燕子对栖息之所的忐忑,暗含诗人漂泊无依的身世之叹;次句以“频”字刻画燕子筑巢的执着,既赞其勤劳,亦隐喻自身对安稳生活的渴求;后两句笔锋轻转,描绘燕子与佳人“并头语”的亲密场景,甚至因情话缠绵而“抛却绣工夫”,将自然生灵与人间情思巧妙勾连,既展现生活情趣,又以燕子的自由穿梭反衬人类情感的细腻与羁绊。全诗语言浅白清新,构思奇巧,通过燕子衔泥、呢喃的细节,将生物本能与人性情感融为一体,既传递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又暗含对命运无常的隐忧,寓庄于谐间流露晚唐文人特有的敏感与悲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燕子为视角,寓言式地表达了某种深情或期盼,富有诗意与画面感。

2. 分段赏析

“不知大厦许栖无​”:以拟人化手法开篇,赋予燕子以人的犹豫与试探心理。“不知”二字既写燕子对栖息之地的试探,又暗含诗人对自身漂泊境遇的投射——如同燕子渴望高楼庇护却心存忐忑,诗人亦在乱世中寻求安身之所。“大厦”象征富贵权势,“许栖无”则暗讽社会对寒士的排斥。燕子的“不知”与诗人的“已知”形成对比,凸显底层文人面对门阀壁垒的无奈。“频已衔泥到座隅​”:通过“频已”强化燕子衔泥筑巢的执着,展现其勤劳坚韧的品格。燕子不因“座隅”(屋角)的逼仄而放弃,暗喻诗人虽身处困顿仍坚守理想。衔泥筑巢的劳作,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礼赞,亦隐喻寒士以微薄之力构筑精神家园的挣扎。燕子选择“座隅”而非“华堂”,暗示诗人对独立人格的坚持。“曾与佳人并头语​”:笔锋轻转,引入“佳人”这一意象,将燕子与人类互动的温情场景具象化。“并头语”以拟人化描写燕子与佳人的亲密对话,赋予画面灵动的生活气息。燕子打破绣楼的沉寂,与佳人平等对话,暗含对等级社会的消解。佳人“并头语”的姿态,既是对燕子的接纳,亦隐喻寒士与上层社会偶然的平等交流。“几回抛却绣工夫​”:以“抛却绣工夫”的细节,刻画佳人因与燕子互动而分心的娇憨情态,侧面烘托燕子的可爱与灵动。燕子成为打破绣楼单调生活的鲜活存在,赋予画面诗意与趣味。燕子“抛却”筑巢之责而享人间温情,佳人“抛却”女红而重生活情趣,二者共同构成对功利主义的反叛。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本真、自由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天台晓望》

下一篇:唐·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