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飞絮日颠狂":春天的京城飘着柳絮,整日里疯狂飞舞,
"帘幕风微燕子忙":轻风微微掀起帷帐丝帘,燕子匆忙地穿梭。
"醉后不知罗袖薄":酒醉后浑然不觉罗纱衣袖单薄,
"牡丹花上月如霜":在盛开的牡丹花枝上方,月亮洒下如霜般洁白清冷的光辉。
元末明初文学家
沈梦麟(1307—1399),字原昭,吴兴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享年九十三岁。少有诗名。元末,以乙科授婺州学正。迁武康令,解官归隐。明初,以贤良征,辞不起。应聘入浙闽,校文者三,会试同考者再。太祖称他“老试官,”知其志不可屈,亦不强以仕。梦麟于七言律体最工,时称“沈八句”。著有《花溪集》三卷。
1. 分段赏析
“春城飞絮日颠狂”:开篇诗人便用“春城”点明时节与地点,描绘出春日里城市的画面。“飞絮”是春天典型的意象,而“日颠狂”则赋予了飞絮以动态与狂放之感,生动展现出柳絮在春风中肆意飞舞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活泼、喧闹的春日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帘幕风微燕子忙”:此句承接上句,继续渲染春日场景。“帘幕风微”描绘出微风轻拂帘幕的轻柔姿态,给人闲适、宁静之感,与上句飞絮的“颠狂”动静相衬。“燕子忙”则是通过燕子忙碌飞行的状态,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春日时光的美好与短暂,也从侧面烘托出宴会所在环境的悠然惬意。“醉后不知罗袖薄”:前两句着重写景,此句开始转向写人。诗人在宴会上沉醉,以至于感受不到身上罗袖的单薄,体现出诗人沉浸在宴会的欢乐氛围之中,忘却了外界的寒冷与其他纷扰,传达出一种陶然自乐的状态。同时,“醉后”也可能暗示诗人借酒消愁,在这看似欢乐的宴会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情绪,为尾句的情感转变埋下伏笔。“牡丹花上月如霜”:尾句描绘出一幅静谧而清冷的画面。在盛开的牡丹花上方,月光洒下如同寒霜,“月如霜”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洁白、清冷,与前两句的热闹春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此时诗人从沉醉中醒来,看到这清冷的月色,心中可能涌起了一丝孤寂、惆怅之感,让整首诗的情感从之前的欢乐、闲适,转为带有淡淡的哀愁,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令人回味宴会之后那隐藏在繁华背后的落寞。
上一篇:明·赵滂《观舆图有感(五首)》
下一篇:明·沈炼《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