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露":兰花上点缀着的露珠,
# 幽兰露:兰花上凝结着露珠。
"如啼眼":如她凄苦含悲的泪眼。
"无物结同心":没有什么东西可编织同心,
# 结同心:用花草或别的东西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表示爱情坚贞如一。
"烟花不堪剪":烟霭幻作花儿却不能修剪。
# 剪:一作翦。,烟花:此指墓地中艳丽的花。
"草如茵":芊芊芳草是她的席垫,
# 茵:垫子。
"松如盖":亭亭青松是她的伞盖。
# 盖:车盖,即车上遮阳防雨的伞盖。
"风为裳":飘飘清风是她的衣衫,
"水为佩":咚咚流水是她的玉佩。
# 佩:身上佩带的玉饰。
"油壁车":生前所乘坐的油壁车,
# 油壁车:妇人所乘的车,车身为油漆为饰。
"久相待":每当夜晚还把她等待。
# 久:一作夕。
"冷翠烛":闪烁阴冷绿光的磷火,
# 冷翠烛:磷火,俗称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
"劳光彩":无人赴约而枉费光彩。
# 劳:不辞劳苦的意思。
"西陵下":想绾结同心的西陵下,
# 西陵:今杭州西泠桥一带。
"风吹雨":阵阵寒风吹凄凄苦雨。
# 风吹雨:一作“风雨吹”。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诗,也是一首写鬼诗。全诗通过幽兰泣露、冷翠烛火等幽冥意象,塑造了苏小小凄美哀怨的鬼魂形象,以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了她生前情爱未酬、死后孤寂无依的悲剧命运。诗人李贺借苏小小的“无物结同心”之叹,既抒发了对这位薄命才女的深切同情,也暗含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晚唐社会现实的讽喻。
2. 写作手法
象征:全诗通过“幽兰”“烟花”“芳草”“青松”等意象群,借景物的自然属性象征人物特质:“幽兰”象征苏小小的高洁与哀怨;“芳草”“青松”暗喻墓地环境的孤寂与永恒;“春风”“流水”则暗示时光流逝与情缘难续。拟人:“风为裳,水为佩”(风是衣裳,水是佩饰),用“为”字将景物拟作人物衣饰或行为使自然元素(风、水)成为鬼魂形象的组成部分。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幽兰露,如啼眼”以兰花上的露珠比喻苏小小含泪的双眼,既展现她清丽的美貌,又暗示其哀怨心境。诗人聚焦“眼睛”这一灵魂之窗,让读者从泪眼中联想她生前的绝世容颜,同时点明其鬼魂身份。“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化用古乐府《苏小小歌》中“西陵松柏下”的爱情誓约,但死后一切成空——坟前野花无人可赠,同心誓言无处兑现。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穿着服饰和使用物品,草为床褥、松作伞盖、风织衣裳、水为佩饰:用自然景物虚构出鬼魂的奢华生活,看似飘逸唯美,实则暗藏虚无——这些“物品”皆是幻影,反衬幽冥世界的空寂。生前乘坐的“油壁车”仍在等待西陵之约,但阴阳两隔,空车无人。一个“待”字,将物是人非的荒诞感推向极致,呼应前文“无物结同心”的绝望。尤其从“风裳水佩”的灵动到“油壁车空待”的落寞,层层揭示鬼魂的孤独:即便拥有华美幻象,终究无法弥补爱情缺失的痛楚。最后四句:“西陵下,风吹雨”以风雨摧折之景,象征爱情誓约的彻底崩塌。“冷翠烛,劳光彩”中磷火(翠烛)幽绿阴冷,徒劳地照亮黑暗。“冷”字双关,既写鬼火的温度,更写人物内心的寒意;“劳”字拟人——光焰燃烧却无人赴约,如同命运对真心的嘲弄。全诗以“翠烛徒燃”收尾,将“期会成灰”的虚无感推向高潮。鬼火越是明亮,越凸显幽冥世界的死寂,最终把苏小小“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此诗通过各部分的紧密关联与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刻画,实现了情感脉络的连贯统一,呈现出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
# 黎简:通首幽奇光怪,只纳入结句三字,冷极鬼极。诗到此境,亦奇极无奇者矣。
清黎简《李长吉集》
# 兰露啼痕,心伤不偶。风尘牢落,堪此折磨。迄今芳草青松,春风锦水,不足仿佛嬛妍。若当日空悬宝车,烧残翠烛,而良会维艰,则西陵之冷雨凄风,不犹是洒迟暮之泪耶?贺盖慷慨系之矣。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长吉诗“幽兰露,如啼眼”,子瞻诗“山下碧桃清似眼”,各有妙处。
清马位《秋窗随笔》
# 古音古节。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上一篇: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下一篇:唐·元结《右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