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ūn

朝代:唐作者:沈亚之浏览量:2
yǒu
shù
cháo
宿
niǎo
jiǔ
gòng
zuì
yuè
shàng
chán
yùn
cán
tóng
yīn
rào
chū
cūn
shè
mén
yín
wēi
fēng
xiāo
xiāo
cóng
jiào
xiào
shān
guǐ
yīng
yuán
qiáo
cuì
wèi
qiū

译文

树上有鸟巢,鸟儿在栖息,没有酒和客人一起喝醉。月亮升起,蝉的鸣叫声渐渐稀疏,梧桐的树荫在地上环绕。独自一人走出村舍的门,吟咏得激动时,微风吹起来。芦荻丛在风中萧萧作响,里面的叫声像山鬼在呼啸。大概因为我面容憔悴,为我抒发秋日的愁思。

逐句剖析

"有树巢宿鸟":树上有鸟巢,鸟儿在栖息,

# 有:一作无。

"无酒共客醉":没有酒和客人一起喝醉。

"月上蝉韵残":月亮升起,蝉的鸣叫声渐渐稀疏,

# 韵残:蝉的叫声。

"梧桐阴绕地":梧桐的树荫在地上环绕。

"独出村舍门":独自一人走出村舍的门,

"吟剧微风起":吟咏得激动时,微风吹起来。

"萧萧芦荻丛":芦荻丛在风中萧萧作响,

"叫啸如山鬼":里面的叫声像山鬼在呼啸。

# 叫啸:风吹芦荻而发出的声响。

"应缘我憔悴":大概因为我面容憔悴,

"为我哭秋思":为我抒发秋日的愁思。

# 哭秋:一作发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村居》是中唐沈亚之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融合。前两句写乡村树栖宿鸟的自然之景,对比无酒与客同醉的情境,显乡村简朴与诗人孤独;三四句绘秋夜月升、蝉鸣渐稀、梧桐荫地之景,暗示入秋,营造清幽萧瑟氛围;五六句点出诗人独出、吟时风起,显其孤独与内心激荡;七八句以芦荻萧萧、叫声类山鬼,添阴森感,藏诗人不安;末句将景物拟人化,抒秋日愁思。全诗借秋夜景物层层传情,让读者感受诗人的寂寥与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有树巢宿鸟,无酒共客醉”,前半句写乡村常见之景,树上有鸟巢,鸟儿栖息其中,充满自然气息;后半句说没有酒能和客人一同酣醉,形成对比,既点出乡村的简朴,又流露出诗人无人共饮的孤独之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此刻的寂寥。​“月上蝉韵残,梧桐阴绕地”,月亮升起来了,蝉的鸣叫声渐渐稀疏,梧桐的树荫在地上环绕。这两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蝉韵残”暗示了时节已入秋,蝉鸣将尽;“梧桐阴绕地”则展现出月光下梧桐的姿态,整体营造出一种清幽又略带萧瑟的氛围。​“独出村舍门,吟剧微风起”,诗人独自一人走出村舍的门,在情绪激动地吟咏时,微风吹了起来。“独出”直接点出诗人的孤独,“吟剧”则表现出他内心情绪的激荡,而微风的出现,仿佛是在回应他的情感,让这份孤独与激动更显真切。​“萧萧芦荻丛,叫啸如山鬼”,芦荻丛在风中发出萧萧的声响,里面的叫声像山鬼在呼啸。“萧萧”写出了风声和芦荻晃动的样子,“叫啸如山鬼”则给这秋夜增添了一丝阴森之感,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愁,让周围的景象都染上了他的情绪。​“应缘我憔悴,为我哭秋思”,大概是因为我的憔悴,(这景象)才为我抒发秋日的愁思。诗人将眼前的景象拟人化,认为是自己的憔悴引得景象为他哭秋思,把内心的忧愁与孤独投射到景物上,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也让读者更能体会他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沈亚之《村居》诗曰:“月上蝉韵残,梧桐阴满地”,二语清绝,然上语曰“无树栖宿鸟,无酒共客醉”,梧阴既已满地,则树亦不小,鸟不堪宿耶?此语病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寒食江畔》

下一篇:唐·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