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āng
jiào
shòu
shī
sān
shǒu

朝代:明作者:朱椿浏览量:3
kāi
dōng
xiāng
kàn
yǎn
qīng
wén
zhāng
zòu
jīn
shí
jīn
pèi
xíng
yīng
shì
yóu
sān
yān
néng
kùn
jīng
qián
xīng
chuí
bǐng
yào
耀
rǎn
hàn
shì
tóng
tíng
wén
shuō
yǎn
kōng
tiān
xià
shì
zhǐ
shēn
shì
luò
yáng
rén
shào
nián
yǒu
xué
tán
rén
gāo
lùn
cán
wèn
guǐ
shén
jiǔ
zǎi
zhī
guān
kàn
jiào
wàn
yán
què
tīng
chén
zài
cháng
shā
zhī
xiāng
féng
zhì
xìn
shí
suī
wén
bú‌
dòng
xīn
píng
shēng
guì
néng
yín
méng
lùn
jiàn
lái
tiān
wén
zhāng
hàn
lín
yǎng
wàng
tiān
bái
guān
guāng
réng
qiǎn
jiào
qīng
jīn
jiān
hào
jiē
duō
shì
cóng
yóu
ài
shēn

译文

从前开设东阁,与你相见时,我对你格外看重。你的文章如同奏响的金石之音般美妙,看到你佩戴的衣冠,就如同看到了美好的典范。你应对世事,游历三辅之地,怎能被一部经书所束缚。那如前星般闪耀的光辉,沾染翰墨后在朝廷中侍奉。听闻你眼界极高,觉得天下读书人都入不了你的眼,我甚至怀疑你是不是洛阳人。你年少时就有学识,谈论仁义头头是道,高深的言论在探讨鬼神之事时也毫无愧色。你担任官职九年,专注于教育事业,如今带着万言建议到朝廷陈述。你曾在长沙的日子里就有高远的志向,如今知己相逢,更坚信你的志向会实现。虽然听说你到了四十岁仍能保持内心平静,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但一生的富贵又怎能使人放纵呢。多次承蒙推荐来到天禄阁,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进入翰林院。培养声望或许会使你增添白发,但奉命来教导年轻学子也是观光的一种方式。我钦佩河间地区喜好古学的人,众多学子跟从你学习,我对你的喜爱之情深厚。

逐句剖析

"伊昔开东阁":从前开设东阁,

"相看眼独青":与你相见时,我对你格外看重。

"文章奏金石":你的文章如同奏响的金石之音般美妙,

"衿佩睹仪刑":看到你佩戴的衣冠,就如同看到了美好的典范。

"应世游三辅":你应对世事,游历三辅之地,

"焉能困一经":怎能被一部经书所束缚。

"前星垂炳耀":那如前星般闪耀的光辉,

"染翰侍彤庭":沾染翰墨后在朝廷中侍奉。

"闻说眼空天下士":听闻你眼界极高,觉得天下读书人都入不了你的眼,

"只疑身是洛阳人":我甚至怀疑你是不是洛阳人。

"少年有学谈仁义":你年少时就有学识,谈论仁义头头是道,

"高论无惭问鬼神":高深的言论在探讨鬼神之事时也毫无愧色。

"九载之官看教育":你担任官职九年,专注于教育事业,

"万言诣阙听敷陈":如今带着万言建议到朝廷陈述。

"曳裾巳在长沙日":你曾在长沙的日子里就有高远的志向,

# 巳:一作已。

"知己相逢此志信":如今知己相逢,更坚信你的志向会实现。

"四十虽闻不动心":虽然听说你到了四十岁仍能保持内心平静,

"平生富贵岂能淫":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但一生的富贵又怎能使人放纵呢。

"屡蒙论荐来天禄":多次承蒙推荐来到天禄阁,

"自负文章入翰林":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进入翰林院。

"养望也须添白发":培养声望或许会使你增添白发,

"观光仍遣教青衿":但奉命来教导年轻学子也是观光的一种方式。

"河间好古嗟予慕":我钦佩河间地区喜好古学的人,

"多士从游爱子深":众多学子跟从你学习,我对你的喜爱之情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赐方教授诗三首》是明代诗人朱椿创作的一组律诗。第一首首联点明相识情景,奠定赞赏基调;颔联从文章和品德赞美方教授;颈联鼓励他拓宽发展空间;尾联祝愿其前途光明、施展才华。第二首首联以听闻引出印象,带幽默调侃;颔联赞其学识和言论;颈联描述其教育贡献和朝廷表现;尾联结合经历坚信其志向。第三首首联劝诫他勿被富贵迷惑;颔联回顾其经历肯定才华;颈联期望他培养声望同时教导学子;尾联表达钦佩喜爱,体现认可关怀。整体围绕方教授,从不同角度赞美、劝勉和期望,语言典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朝蜀献王,文学家​​,政治家​​

朱椿朱恒庆,字念占,号椿塘,天津人。乾隆乙未进士,官安塞知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伊昔开东阁,相看眼独青”,开篇点明与方教授相识的情景,“伊昔”表示从前,“开东阁”有招揽贤才之意,“眼独青”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方教授的特别看重,为全诗奠定了赞赏的基调。颔联“文章奏金石,衿佩睹仪刑”,这两句从文章和品德两个方面对方教授进行赞美。“文章奏金石”形容其文章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衿佩睹仪刑”则通过衣冠展现出他的高尚品德,给人以美好的印象。颈联“应世游三辅,焉能困一经”,是对方教授的鼓励和期望。“应世”指应对世事,“游三辅”表示游历治理京畿地区,诗人希望他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要局限于一部经书,体现出对方教授的信任和支持。尾联“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是对方教授的美好祝愿。“前星垂炳耀”寓意他前途光明,“染翰侍彤庭”则希望他能进入朝廷施展才华,为国家和皇帝效力,表达了对他的殷切期待。“伊昔开东阁,相看眼独青。”第二首首联“闻说眼空天下士,只疑身是洛阳人”,以听闻的方式引出对方教授的印象,用“眼空天下士”突出他的高傲,“只疑身是洛阳人”则带有一种幽默和调侃,同时也暗示洛阳人才众多,为后文对他的赞美做铺垫。颔联“少年有学谈仁义,高论无惭问鬼神”,这两句从学识和言论两个方面对方教授进行赞美。“少年有学”说明他年少时就勤奋好学,“谈仁义”体现他的道德修养和学术素养;“高论无惭问鬼神”则进一步强调他的言论高深,在探讨鬼神之事时也毫不逊色,展现出他的博学和自信。颈联“九载之官看教育,万言诣阙听敷陈”,描述他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和向朝廷陈述建议的行为。“九载之官”表明他担任官职时间之长,“看教育”体现他对教育的专注;“万言诣阙”说明他的建议内容丰富,“听敷陈”则表现出他在朝廷上的自信和从容,体现出他的责任感和才能。尾联“曳裾巳在长沙日,知己相逢此志信”,结合他在长沙的经历,表达对他志向的坚信。“曳裾”有依附权贵之意,但在这里更强调他有高远的志向;“知己相逢”则体现出他与蜀献王之间的默契和信任,“此志信”则进一步强调对他志向实现的信心,深化了主题。第三首首联“四十虽闻不动心,平生富贵岂能淫”,以一种理性的口吻对方教授进行劝诫。“四十虽闻不动心”肯定了他到四十岁仍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优点,“平生富贵岂能淫”则提醒他富贵不能使人放纵,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体现出对他品德修养的关注。颔联“屡蒙论荐来天禄,自负文章入翰林”,这两句回顾他的经历,肯定他的才华和努力。“屡蒙论荐”说明他多次得到他人的推荐,“来天禄”表示进入朝廷任职;“自负文章入翰林”则强调他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进入翰林院,展现出他的自信和能力。颈联“养望也须添白发,观光仍遣教青衿”,对他提出期望。“养望也须添白发”提醒他在培养声望的过程中可能会付出时间和精力,“观光仍遣教青衿”则希望他不忘教导年轻学子,承担起社会责任,体现出对他社会价值的重视。尾联“河间好古嗟予慕,多士从游爱子深”,表达对他的钦佩和喜爱之情。“河间好古嗟予慕”表示他钦佩河间地区喜好古学的人,“多士从游爱子深”则说明众多学子跟从他学习,他对他们的关爱之情深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体现出蜀献王对方教授的认可和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李东阳《代石留别用前韵》

下一篇:明·薛蕙《寄浚川先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