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驿里逢冬至":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
#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抱膝灯前影伴身":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 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
"想得家中夜深坐":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
# 夜深:犹深夜。
"还应说着远行人":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 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思乡诗。描绘了诗人在邯郸驿馆过冬至时,抱膝灯前的孤独场景,以及想象中家人深夜谈论自己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借行旅中冬至夜的所见所思之象,写出漂泊在外对家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为实写,描绘自己在邯郸驿馆的孤独模样;“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是虚写,想象家中亲人的活动与对自己的谈论,以虚衬实,强化思乡情。细节描写:“抱膝灯前影伴身”中“抱膝”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诗人的孤寂、落寞。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是纪实描写,从侧面表达“思家”之情。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人们都会和家人团聚欢庆。可诗人却身处邯郸的驿馆,无法与家人共度佳节。“抱膝”这一动作,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枯坐时的落寞模样,而“灯前”二字,既营造出环境氛围,又点明了时间是夜晚,“影”也随之浮现。一个“伴”字,巧妙地将诗人的身子与影子相连,还赋予影子人的情感,仿佛影子也在陪伴诗人一同感受孤独。此刻,诗人的孤寂之感和对家的思念,已通过这简单的描写尽显无遗。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运用想象,从正面展现“思家”的情感。笔锋陡然一转,采用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想象在冬至深夜,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远行在外的自己。这种写法,将思乡之情进一步拓展,使其更具感染力。诗人在思念家人时,脑海中浮现的竟是家人对自己的牵挂。因为自己的远行,这个冬至家人想必也过得不轻松。当诗人在灯前抱膝思念至深夜,家人或许同样未眠,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至于具体谈论的内容,诗人并未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每一个有过类似经历、享受过天伦之乐的人,都能依据自身生活体验,展开无限遐想。整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辞藻和复杂技巧,却将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白居易诗歌浅近自然、情感真挚的特点。
4. 作品点评
写作特色上,自然质朴,用平实语言勾勒出生活场景与思乡情思。在唐诗中,它以独特视角展现游子思乡情,是思乡题材佳作。虽无特别出名的名句,但其构思精巧,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情感层层推进,生动体现出古代游子在佳节的孤独与对家的眷恋,为研究唐代文人生活情感提供生动素材。
# 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宋范希文《对床夜语》
上一篇:唐·李白《长干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