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阴穷暮纪":年根岁底是一年中最后的时刻,
# 暮纪:古人以一年为一纪。暮纪即指一纪中最后一月,又称“穷纪”。,穷:最后,将尽。,岁阴:岁暮。
"献节启新芳":新春佳节是美好春光的开端。
# 新芳:新春。芳:芳春也。,献节:献岁,岁首。
"冬尽今宵促":今夜除夕夜将很快就过去了,
"年开明日长":明日是新年的第一天,一年的时日还很长。
"冰销出镜水":冰消化成了水,梅花飘散入风中,
# 镜水:冰化出水。镜:比喻冰平滑光亮如镜。,销:一作消。
"梅散入风香":带来阵阵芬芳。
"对此欢终宴":在欢庆的气氛中结束了宴会,
"倾壶待曙光":一边饮酒一边等待曙光的到来。
# 待:等待,指守岁。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除夕感怀诗。描绘了旧岁将尽、新春欲至的景象,通过写冰消、梅香等物候变化以及诗人殷勤迎新、痛饮待晓的行为,体现了诗人对新年的期盼与喜悦之情,营造了辞旧迎新的欢快氛围。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首联“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借冬尽春临之景,融入对光阴变迁、希望萌生的感慨;“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通过描绘冰雪消融、梅香四溢,将对生命重生、未来可期的期许之情寄予其中,让情感随景致自然流露,使读者在欣赏美景时,更能深切体会诗人内心复杂且美好的情愫,不着痕迹又动人心弦。
3. 分段赏析
首联“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仿若一幅时光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它精准勾勒出岁月匆匆、毫不留情向前奔涌的态势,隆冬已然行至尾声,新春的馥郁芬芳却迫不及待地扑面而来,这般情景无疑承载着光阴流转、新旧交替的深意,更如同一束曙光,悄然点亮了人们心底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颔联,“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着重聚焦于冬至这一特殊节点,此夜仿若被按下了快进键,短暂而急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年的白昼却悠长而开阔,仿若有无尽的可能在前方延展。这般鲜明的对比,恰似声声警钟,敦促着人们珍视每一寸飞逝的光阴,怀揣着热忱去拥抱未来那充满希望的日子。颈联“冰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笔触细腻地捕捉到自然最为灵动的瞬间,冰雪消融,澄澈的春水如镜面般倒映着天光云影,梅花绽放,馥郁的香气随风飘散,弥漫在空气之中。这一幕不单单是季节更迭的生动注脚,更似一场无声的生命礼赞,暗示着衰败与沉寂之后,必将迎来蓬勃的重生,希望的火种也随之悄然播撒。尾联“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将诗人内心的炽热情感毫无保留地袒露,面对这新旧交替的盛景,喜悦之情溢满心间,一场盛大的终宴在欢声笑语中开启,诗人手持酒壶,开怀畅饮,目光却始终凝视着东方天际,满心期盼着黎明曙光的破晓,那是新一年的起始,更是全新希望与梦想的开端。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新生的感慨,饱含新年欢庆与祝愿,富有节令情感与哲理内涵。
上一篇:唐·高适《邯郸少年行》
下一篇:唐·刘云《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