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dān
shào
nián
xíng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2
hán
dān
chéng
nán
yóu
xiá
jīn
shēng
zhǎng
hán
dān
qiān
chǎng
zòng
jiā
réng
bào
chóu
shēn
zhái
zhōng
xiào
fēn
fēn
mén
wài
chē
yún
tún
wèi
zhī
gān
dǎn
xiàng
shuí
shì
lìng
rén
què
píng
yuán
jūn
jūn
jiàn
jīn
jiāo
tài
huáng
jīn
yòng
jìn
hái
shū
suǒ
gǎn
jiù
yóu
gèng
shí
shì
suǒ
qiú
qiě
shào
nián
yǐn
měi
jiǔ
wǎng
lái
shè
liè
西
shān
tóu

译文

邯郸城南的游侠子,自夸生长在邯郸里。经过千场放纵赌博后家里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家中的歌声笑语终日闹纷纷,门外的高车大马聚集如云屯。不知该向谁披肝沥胆,只教人想念那平原君。君不见如今的交情如纸薄,黄金用尽了还你个疏索。为此感叹辞别往日的朋友,眼前的时事功名也无所追求。且与年轻人共饮美酒,往来射猎来到西山头。

逐句剖析

"邯郸城南游侠子":邯郸城南的游侠子,

# 游侠子:富于任侠之气的年轻人。他们重义轻利,乐于助人。,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战国时期为赵国的首都。该地任侠之风盛行。

"自矜生长邯郸里":自夸生长在邯郸里。

# 里:故里。,自矜:自夸,自恃。

"千场纵博家仍富":经过千场放纵赌博后家里仍富,

# 纵博:放纵赌博,豪赌。,千场:很多的场所。

"几度报仇身不死":几处报仇身不死。

# 报仇:报复仇怨。,几度:几次,几回。

"宅中歌笑日纷纷":家中的歌声笑语终日闹纷纷,

# 纷纷:多而杂乱,接二连三地。,日:每日。,歌笑:歌声和笑声。

"门外车马如云屯":门外的高车大马聚集如云屯。

# 如云屯:一作“常如云”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车马:豪车骏马。

"未知肝胆向谁是":不知该向谁披肝沥胆,

# 肝胆:肝和胆的总称。比喻真挚的心意和勇气血性。

"令人却忆平原君":只教人想念那平原君。

# 平原君:这里指战国时的赵国公子赵胜。因被封于平原(位于今山东省),故有此称呼,后为赵国宰相。其人讲信义,重视人才,曾养食客数千人。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君不见如今的交情如纸薄,

# 薄:浅薄。,交态:人与人相交往所表现的态度、交情。

"黄金用尽还疏索":黄金用尽了还你个疏索。

# 疏索:冷淡、疏远。

"以兹感激辞旧游":为此感叹辞别往日的朋友,

# 辞旧游:辞去旧日的交游。,以兹:以此。感叹:一作“感激”,真心感谢。

"更于时事无所求":眼前的时事功名也无所追求。

# 无所求:无所追求。,时事:现时的事情,适应潮流的事物。

"且与少年饮美酒":且与年轻人共饮美酒,

# 且与:暂且和。

"往来射猎西山头":往来射猎来到西山头。

# 西山:指邯郸西北的马服山。,射猎:射箭狩猎。,往来:来来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邯郸少年行》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属于乐府旧题《少年行》的衍生作品。此诗以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为背景,通过刻画“游侠子”的豪放生活与精神困境,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高适北游燕赵后自蓟北(今河北省北部)返程途经邯郸时所作。诗人此时尚未入仕,处于漫游求仕阶段,目睹邯郸地区任侠之风盛行,结合自身怀才不遇的境遇,借邯郸少年形象抒发对现实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游侠题材​​诗。作品通过描绘邯郸少年豪放不羁的游侠生活与精神风貌,展现了盛唐时期侠士的豪情壮志,同时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知音难觅的愤懑与苦闷。

2. 写作手法

夸张:“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通过“千场”“几度”的夸张数字,凸显其轻财重义、生死无惧的游侠气概。比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以“纷纷”形容歌笑的喧闹,以“如云”比喻车马的盛况,生动再现了少年生活的繁华热闹。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邯郸城南游侠子,……门外车马常如云。”“邯郸”作为战国赵国都城,是任侠之风的象征。开篇以“自矜”二字点明少年对身份的自豪,类似戏曲“自报家门”的叙事手法,既客观介绍人物,又暗含主角的自我标榜“千场纵博”“几度报仇”以数字叠加的夸张手法,凸显其豪奢与不羁:赌博破家仍富,杀人犯禁不死,暗示其势焰滔天,呼应盛唐对游侠的宽容态度。第二段:“未知肝胆向谁是,黄金用尽还疏索。”“未知肝胆向谁是”陡然收束前文喧嚣,揭示豪奢表象下的孤独内核。以“平原君”典故(战国赵国公子,广纳贤士)对比现实,凸显无人赏识的悲愤。第三段:“以兹感叹辞旧游,……往来射猎西山头。”“辞旧游”“无所求”表面写疏离,实则以“且”字转折,暗含不甘。射猎西山(邯郸西北马服山)化用廉颇、李牧典故,暗示壮志未酬的无奈。结尾呼应开篇的邯郸少年形象,形成“豪—愤—逸”的闭环。看似旷达的饮酒射猎,实则以“待时而动”的豪情,寄托对现实的反抗。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邯郸少年”形象为载体,通过“总起-铺陈-转折-抒怀”四层递进结构展开。前八句采用平仄韵交押(仄起平收),以“城南游侠子-车马如云”的豪迈场景,展现少年游侠的纵博豪情与显赫声势。后六句转为仄韵起势,“君不见”二句陡转直下,形成情感断层。其中“未知肝胆向谁是”作为全篇枢纽,既收束前文铺陈,又开启后文感慨,实现由外显豪情向内在苦闷的戏剧性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吟讽不厌矣。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 气骨高凝,丽归少年,不失故涉。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此叹交道之薄,因少年以发之也。意谓世之交者,孰非势利耶?观此邦游侠之子,贪嗜于财,幸免于法,非能豪举也。然而门庭若市,故我之肝胆未知所向,以世无平原君也。交态既日薄矣,吾岂待金尽而疏索哉!惟辞彼旧游,而于时事无所求耳。今少年不尚游侠,不趋势利,但与饮酒射猎以相娱乐,则其交也庶几哉!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卷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冯著《短歌行》

下一篇:唐·李世民《除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