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o
méi
lín
zèng

朝代:明作者:严嵩浏览量:3
shàng
méi
huā
zuò
lín
biān
máo
hán
qīn
shān
zhào
féng
shī
xìng
yǐng
shuǐ
jiā
jiàn
xīn
nuǎn
lái
xuě
qíng
huā
shàng
jīn
fēng
chén
yōng
chuán
láo
wèi
jùn
shí
xiàng
cāng
zhōu
yín

译文

溪上的梅花像玉一样簇拥成林,溪边的茅屋饱受寒冷侵袭。在孤山靠着船桨时涌起作诗的兴致,在颍水移居时流露出客居的心境。阳光温暖时渔歌从水边传来,雪后初晴花朵的颜色映上衣襟。在尘世中为郡守事务奔波劳累,时常向沧洲寄托自己的一番吟咏。

逐句剖析

"溪上梅花玉作林":溪上的梅花像玉一样簇拥成林,

# 溪上梅花玉作林:杨慎曰:如此起自佳。

"溪边茅屋苦寒侵":溪边的茅屋饱受寒冷侵袭。

"孤山倚棹逢诗兴":在孤山靠着船桨时涌起作诗的兴致,

"颍水移家见客心":在颍水移居时流露出客居的心境。

"日暖渔歌来浦溆":阳光温暖时渔歌从水边传来,

"雪晴花色上衣襟":雪后初晴花朵的颜色映上衣襟。

"风尘拥传劳为郡":在尘世中为郡守事务奔波劳累,

"时向沧洲寄一吟":时常向沧洲寄托自己的一番吟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萧子卜居梅林赋赠》是明代严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友人萧子卜居梅林之事展开。首联描绘梅林与茅屋的环境,梅花似玉成林,茅屋却饱受寒冷,形成鲜明对比。颔联通过“孤山”“颍水”两个典故,暗示友人具有高雅的情趣和客居的心境。颈联描绘了温暖时渔歌传来、雪晴后花色映衣的美好画面,展现出自然之美。尾联则感慨友人在尘世中为郡守事务奔波,只能向沧洲寄托自己的情怀,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慰藉。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抒发了对友人的赞美、羡慕与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诗文作家

严嵩(1480—1567),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渐厌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钤山堂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溪上梅花玉作林,溪边茅屋苦寒侵”首联描绘了梅林与茅屋的环境。“溪上梅花玉作林”,将梅花比作玉,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洁白和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溪边茅屋苦寒侵”,则描绘了茅屋的简陋和寒冷,与梅花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友人生活的清苦。“孤山倚棹逢诗兴,颍水移家见客心”颔联通过“孤山”“颍水”两个典故,暗示友人具有高雅的情趣和客居的心境。“孤山倚棹逢诗兴”,孤山是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地方,友人在孤山靠着船桨时涌起作诗的兴致,体现出友人的高雅情趣。“颍水移家见客心”,颍水是隐士居住的地方,友人在颍水移居时流露出客居的心境,暗示了友人的羁旅之愁。“日暖渔歌来浦溆,雪晴花色上衣襟”颈联描绘了温暖时渔歌传来、雪晴后花色映衣的美好画面。“日暖渔歌来浦溆”,阳光温暖时渔歌从水边传来,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雪晴花色上衣襟”,雪后初晴花朵的颜色映上衣襟,展现出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友人生活的闲适。“风尘拥传劳为郡,时向沧洲寄一吟”尾联感慨友人在尘世中为郡守事务奔波劳累,只能向沧洲寄托自己的情怀。“风尘拥传劳为郡”,“风尘”指尘世,“拥传”指为郡守事务奔波,“劳为郡”则强调了友人的劳累。“时向沧洲寄一吟”,“沧洲”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友人只能向沧洲寄托自己的一番吟咏,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文震亨《绝命词四首(甲寅病中自志)》

下一篇:明·陆釴《三月三日大雪同亨父次前韵(亨父名雪为水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