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yuē

朝代:明作者:皇甫汸浏览量:3
màn
yǒu
dēng
gāo
chù
jiān
dāng
yuǎn
wàng
duì
huā
jīng
bái
jiàn
yàn
huáng
luàn
hòu
shū
lái
shǎo
shuāng
qián
luò
duō
kān
huàn
tóng
shì
gān

译文

重阳这天趁兴登高,却勾起望远怀人之情不知如何是好。赏花时惊觉白发丛生,望见雁阵思念黄河故里。战乱后书信愈发稀少,寒霜前树叶纷然凋零。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兄弟都是为战乱所阻啊。

逐句剖析

"漫有登高处":重阳这天趁兴登高,

# 处:一作兴。

"兼当远望何":却勾起望远怀人之情不知如何是好。

# 远望:一作望远。

"对花惊白发":赏花时惊觉白发丛生,

"见雁忆黄河":望见雁阵思念黄河故里。

# 黄河:代指故乡。

"乱后书来少":战乱后书信愈发稀少,

"霜前木落多":寒霜前树叶纷然凋零。

"不堪羁宦日":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

# 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同是阻干戈":兄弟都是为战乱所阻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寄子约》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重阳节登高为切入点,首联写登高望远的漫然兴致,颔联触发对年华老去的慨叹与对故乡的思念;颈联暗喻世道离乱之殇;尾联点明因战乱阻隔而不得与弟弟相聚的羁旅愁绪。全诗以质朴凝练的语言,将重阳节的传统意象与乱世漂泊的个人遭际结合,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既展现了游子思乡怀亲的深情,又隐含对时局动荡的忧思,风格沉郁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诗人

皇甫汸(1497?~1582?),明代诗人。字子循,号百泉,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被黜。皇甫汸与兄皇甫沖、皇甫涍及弟皇甫濂并称“皇甫四杰”。其论诗多持七子派的复古观点,但亦有所取舍;重视诗歌的内容与气骨,讲究诗歌的兴寄才情。其诗善于以六朝语入中唐调,而清空无迹;有的圆转雅丽,颇有中唐风致。著有《皇甫司勋集》《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战乱怀人诗。以九日登高为切入点,通过借秋日景物与战乱背景,抒写对兄弟的思念、羁旅漂泊之愁及乱世离别的忧思。

2. 分段赏析

首联“漫有登高处,兼当远望何”即奠定全诗基调:自身空存登高兴致,然登高望远又能怎样。此句相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多一份难以言说的心绪。颔联“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揭晓这份无奈,原来在思念亲人之际,诗人心中更添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悲叹。面对绚烂花丛,才猛然惊觉自己青春不再,岁月于无声无息中消逝殆尽;目睹大雁南归,念及自身游宦漂泊,思归却不得归,而大雁尚且能年年南返,真是人不如物!颈联“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酷似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句。于是,全诗情感除思亲、感慨时光外,又增伤时忧乱与悲秋之意,让诗歌传达的情感更为复杂。本就因战乱,兄弟间仅存的联络方式受阻,偏又逢此令人伤情的萧萧落木!尾联“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对前两联作一小结,称自己早已难耐仕途的孤寂与束缚,更何况身处这般纷乱之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慎《春夕闻雨坐至晓寄熊南沙》

下一篇:明·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