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风声似水声":半夜的风声像水声,
"五更春雨遍春城":五更的春雨洒遍春城。
"被提芳草茸茸暗":被晨露笼罩的芳草,柔密繁盛,在幽暗中透着生机,
"镜渚夭花灼灼明":如镜的水渚边艳丽的花明亮鲜艳。
"墙过村醪仍冻蚁":墙外飘来村酿的浊酒香,酒面仍浮着未化的蚁状冰渣,
"窗临海树已暄莺":窗前靠近海的树中黄莺已喧闹。
"天涯节物催华发":天涯漂泊,节令景物催生出满头白发,
"同是怀乡去国情":我和你一样,都怀着思乡和离国的愁情。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半夜风声似水声”,此句写半夜的风声如同水声,通过听觉的混淆,营造出朦胧的夜境,让人在暗夜中难辨风声与水声,暗示了诗人未眠的状态。“五更春雨遍春城”,写五更时分春雨已洒遍整个春城,点明时间的推移和春雨的范围,从“半夜”到“五更”,体现诗人久坐至晓的过程。颔联“被提芳草茸茸暗”,描绘春雨打湿后的芳草,呈现出毛茸茸的暗绿色,“茸茸”写出草的质感,“暗”则体现雨后草色的深沉。“镜渚夭花灼灼明”,写如镜的水渚边,艳丽的花朵在雨后更加鲜明,“灼灼”突出花的明艳,与“芳草茸茸暗”形成色彩对比。颈联“墙过村醪仍冻蚁”,写墙外传来村酒的气息,酒中仍有像冻蚁般的泡沫,暗含春寒未消之意。“窗临海树已暄莺”,写窗前靠近海边的树上,黄莺已开始喧闹鸣叫,“暄”字写出莺鸣的热闹,与“冻蚁”形成冷暖对比。尾联“天涯节物催华发”,直抒天涯的节令景物催促人长出白发,点出时光流逝、人已衰老的感慨。“同是怀乡去国情”,表明自己与友人同样怀有思乡和离开故国的情感,将个人感慨扩展到与友人的共鸣,收束全诗情感。
上一篇:明·董纪《绝句》
下一篇:明·皇甫汸《九日寄子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