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凛衔芦急":寒霜凛冽,大雁含着芦苇急飞,
"秋深悬炭轻":秋意深沉,悬挂着的木炭显得很轻。
"觱篥吹篱响":觱篥吹过篱笆发出声响,
"熠耀傃阶明":萤火虫朝着台阶飞来闪烁着光亮。
"卢女流黄色":卢女弹奏的乐曲流淌着黄色,
"班姬捣素声":班姬捣素的声音传来。
"谁教《明月引》":是谁让《明月引》这首曲子,
"翻作《苦寒行》":变成了《苦寒行》的风格。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霜凛衔芦急”,寒霜凛冽,大雁含着芦苇急飞,“霜凛”点明了秋天的寒冷,“衔芦急”生动地表现出大雁在寒霜中急飞的情景,烘托出秋天的寒冷氛围。“秋深悬炭轻”,秋意深沉,悬挂着的木炭显得很轻,“秋深”强调了秋天的时节,“悬炭轻”则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秋天的寒冷,因为天气转凉,木炭的需求和使用情况发生变化,木炭显得轻。这两句诗通过对大雁和木炭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寒冷和萧瑟。颔联“觱篥吹篱响,熠耀傃阶明”,描绘秋天的生活和神秘氛围。“觱篥吹篱响”,觱篥吹过篱笆发出声响,为秋天的夜晚增添了生动的声音元素。“熠耀傃阶明”,萤火虫朝着台阶飞来闪烁着光亮,使秋天的夜晚更加神秘和美丽。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觱篥和萤火虫,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营造出秋天的生动和神秘氛围。颈联“卢女流黄色,班姬捣素声”,引入音乐元素。“卢女流黄色”,卢女弹奏的乐曲流淌着独特的音色,“黄色”可理解为一种音色或情感氛围,暗示了乐曲的风格和情感。“班姬捣素声”,班姬捣素的声音传来,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音乐元素,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这两句诗通过引入卢女和班姬的音乐和声音,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尾联“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表达诗人对秋天寒冷和萧瑟的感慨。“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诗人感慨是谁让原本的《明月引》变成了《苦寒行》的风格,《明月引》通常给人一种明亮、美好的感觉,而《苦寒行》则体现出寒冷、艰苦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秋天寒冷和萧瑟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环境变化的无奈。
下一篇:明·杨巍《过文山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