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

朝代:唐作者:柳浑浏览量:2
jìn
lái
nài
dān
shù
shí
qiān
qián
mǎi
jīn
zhāo
shǐ
fēn
míng
jiàn
gòng
róng
kuí
jiào
duō

译文

近来对牡丹真是没有什么办法,数万钱才能够买到一株。今天早晨才得以明明白白地看见,那牡丹跟蜀葵也相差不多。

逐句剖析

"近来无奈牡丹何":近来对牡丹真是没有什么办法,

# 无奈牡丹何:无奈……何:没有什么办法。

"数十千钱买一窠":数万钱才能够买到一株。

# 窠:棵,株。一作棵。

"今朝始得分明见":今天早晨才得以明明白白地看见,

# 分明见:看得清楚。,始得:方才、能够。

"也共戎葵不校多":那牡丹跟蜀葵也相差不多。

# 不校多:差不多。校:相差。,戎葵:即蜀葵。又名吴葵,一丈红。花有红、紫、白等色。花供观赏,根可入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牡丹》是唐代柳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以无奈的口吻,道出牡丹价格之高昂,反映出豪家权门一掷千金购花的奢靡之风;后两句笔锋一转,直言亲眼见到的牡丹,与普通的戎葵相比也并无多大差别。全诗以轻松诙谐的语言,通过对比手法,侧面讽刺了官僚贵族挥霍无度的生活,在对权贵奢靡之风的谴责中,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对社会资源浪费现象的批判,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名相,著名诗人。

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名相。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浑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存在两种说法,或在唐德宗大历末年(公元777-779年),或在唐代宗贞元初年(公元785-787年)。牡丹自古便有“国色天香”的美誉,在唐代的大历、贞元年间,更是备受追捧,达到鼎盛。彼时,达官显贵对牡丹痴迷成狂,白居易笔下“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的《买花》景象,便是生动写照。李肇在《唐国史补》中也曾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春有值数万者”,足见当时牡丹受追捧的狂热程度。面对这种畸形现象,诸多诗人纷纷写诗抨击,如白居易的“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柳浑同样不满于富贵之人买花时的奢靡无度,以及当时赏花成风的不良现象,另辟蹊径,创作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牡丹》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本诗讽刺了官僚贵族挥霍无度的生活,在对权贵奢靡之风的谴责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资源浪费现象的批判,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也共戎葵不校多”戎葵在当时是极为常见、被视为普通低品的花卉,诗人将牡丹与之相比,直言二者并无差异,表面上看是对牡丹价值的否定,实则暗含深意。诗人借这一对比,犀利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盲目追捧牡丹、哄抬花价的奢靡风气,讽刺那些达官贵人不惜耗费巨资追求浮华享乐,却漠视民生疾苦的丑恶行径。

3. 分段赏析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以直白之语,道出诗人对牡丹既爱又无奈的复杂心境。“无奈牡丹何”直白地表达出诗人面对牡丹时的无力感,这份无奈源于后文所写的“数十千钱买一窠”。“数十千钱”与“一窠”形成悬殊的数字对比,将牡丹价格之高昂凸显无疑。这一对比不仅展现出富贵阶层为赏牡丹一掷千金的奢靡之风,更隐晦地折射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如白居易笔下牡丹的昂贵与百姓赋税的沉重,在此处亦能窥见相似的社会问题,字里行间暗涌着诗人对社会不公的不平与感慨。​“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则以出人意料的感悟收束全诗。诗人历经波折终于得见牡丹真容,却给出“也共戎葵不校多”的评价。戎葵在当时是极为常见、被视为普通低品的花卉,诗人将牡丹与之相比,直言二者并无差异,此语堪称石破天惊。表面上看是对牡丹价值的否定,实则暗含深意。诗人借这一对比,犀利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盲目追捧牡丹、哄抬花价的奢靡风气,讽刺那些达官贵人不惜耗费巨资追求浮华享乐,却漠视民生疾苦的丑恶行径,使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4. 作品点评

历来咏牡丹的诗作,多着力描绘其娇艳夺目之姿与雍容华贵之态,而柳浑此诗却独辟蹊径,不落窠臼。诗中“始”字与“也”字的巧妙运用,恰似画龙点睛之笔,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深沉感慨含蓄寄寓其中。全诗通篇未着一言直接评判牡丹,但在平实的字句之间,诗人对牡丹高价背后奢靡之风的批判、对社会现实的隐忧,却已如暗流涌动,尽显无遗。这种含蓄委婉却又极具张力的表达,充分彰显出诗人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说似不可深究诗人写物之意。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耶?“也共戎葵不校多。”辅之渔隐所见。

宋王桥《陈胡二公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于鹄《题邻居》

下一篇: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