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秋色换春风":江岸秋景已被春风取代,
"江上枫林青又红":江上的枫林在此由青转红。
"下水上风来往惯":顺水逆水、顺风逆风,来来往往早已习惯,
"一年长在马船中":一年到头,多半时间都在马船里过活。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聚焦江畔的自然景象,展现季节的循环往复。前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时光变迁:江边的秋色不知不觉被春风取代,一个“换”字既写出蜀地气候温润、季节交替平缓的特点,也暗示了时间的悄然流逝。“江上枫林青又红”则以具体景物呼应“换”字:枫林的颜色从青葱到赤红,又从赤红回归青葱(“又”字暗含循环),既是对蜀地江边枫林随季节变色的实景描摹,也通过色彩的往复变化,隐喻岁月在重复中缓缓推移。这两句以自然景物的流转为背景,看似客观写景,实则为后文写人的生活状态铺垫,当自然随时序不断变化时,人的生活却呈现出另一番面貌。后两句“下水上风来往惯,一年长在马船中”,视角从景物转向人,刻画了江上漂泊者的生活常态。“下水上风来往惯”描写江畔行船者的日常:无论是顺水而下还是逆水而上,无论是顺风助力还是逆风受阻,他们都已习以为常。“来往惯”三字看似平淡,却道尽了生活的无奈,奔波是生计所需,辛劳已成为日常,没有刻意的抒情,却暗含着对生活的默然承受。“一年长在马船中”进一步点明“惯”的根源: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船”(蜀地用于运输货物或马匹的船只)上度过。“长在”二字直白地道出漂泊的持久与无奈,将人的生活轨迹与前两句的自然时序形成对比:自然有春秋更迭的生机,而人的生活却困在日复一日的行船中,重复且固定。这两句以朴素的语言还原了底层劳动者的真实生活,于平淡中见深意,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细致体察。
下一篇: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卅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