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zhōng
nán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世民浏览量:2
chóng
luán
wèi
shuǐ
zhàng
chā
yáo
tiān
chū
hóng
lǐng
cuì
zhù
yán
yān
dié
sōng
zhāo
ruò
xiù
quē
quán
duì
tián
qiān
láo
fǎng
访
jiǔ
xiān

译文

重叠的山峦俯瞰着渭水,青绿色的屏峰直插九天。云霞托红日从岭上升起,苍翠的山岩贮蓄着云烟。层层的松林早晨如夜晚,重重的远山似缺又似全。面对终南我安然消千虑,无须劳烦去寻访那众仙。

逐句剖析

"重峦俯渭水":重叠的山峦俯瞰着渭水,

# 渭水:即渭河,黄河的主要支流源出甘肃鸟鼠山,入陕,横贯渭河平原,至潼关,入黄河。(见《水经注渭水》)

"碧嶂插遥天":青绿色的屏峰直插九天。

# 碧嶂: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

"出红扶岭日":云霞托红日从岭上升起,

# 扶:托。

"入翠贮岩烟":苍翠的山岩贮蓄着云烟。

# 岩烟:深山的岩洞能生云烟。,贮:储存、贮藏。

"叠松朝若夜":层层的松林早晨如夜晚,

# 叠松:重迭密集的松林。

"复岫阙疑全":重重的远山似缺又似全。

# 阙:同“缺”。,岫:远山。

"对此恬千虑":面对终南我安然消千虑,

# 恬:恬淡、安静。

"无劳访九仙":无须劳烦去寻访那众仙。

# 九仙:众仙人。九指多数。,无劳:无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终南山》由唐代李世民所作。诗中描绘了终南山重峦叠嶂、与渭水相映,以及岭日、岩烟、松岫等景致,展现其雄伟壮阔。写作上,善用色彩词,“红”“翠”,且远近景结合,情景交融。从首联总览到颔联远景、颈联近景,再到尾联抒情,层次分明。全诗用词壮丽,音韵和谐,生动呈现出终南山的磅礴气势,同时表达出诗人面对美景时内心的宁静与对寻仙的超脱态度,是体现李世民诗歌风格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望终南山》由李世民所作。他在游览终南山时,被终南山雄奇壮美的景色所触动,在这过程中,原本心中人生的烦恼与忧虑被一扫而空,为抒发当时的心境与对眼前美景的感受,借景抒情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岭日、岩烟、松岫等景象,展现出终南山的雄伟壮观。同时通过描写这些景致,表达了诗人面对壮美江山时心旷神恬、荣辱皆忘,无需寻仙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描绘终南山重峦、碧嶂、岭日、岩烟等诸多美景,如“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借这些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面对美好河山时内心的宁静,以及忘却烦恼、无需寻仙的超脱心境。对偶:“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等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通过对偶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更生动地描绘出山林和山峦的独特景象。

3. 分段赏析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俯”“插”二字炼字精妙,生动地展现出终南山重峦的雄伟气势和碧嶂的高耸入云,勾勒出宏大壮阔的画面,尽显帝王雄霸之气。“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运用色彩词“红”“翠”,描绘出岭日初升的壮美和岩烟蓄积的朦胧,“扶”“贮”赋予景物以动态感,使画面绚烂多彩,富有层次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松林重叠、雾气弥漫使得白昼如夜,以及山峦重叠、云烟遮蔽似缺似全的景象,突出山林的幽深、朦胧与神秘。“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直抒胸臆,“恬千虑”表明面对终南山美景,内心的烦恼忧虑得以平息,“无劳访九仙”进一步表达出对眼前山水的陶醉,以及超脱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望终南山》是李世民的诗作。从形式上,全诗皆用对句,使诗歌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与表现力。在语言风格方面,首联“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雄峻豪迈,尽显帝王的雄霸之气与开阔胸襟。内容上,尾联“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表达出面对美景时忘却烦恼,拒绝寻仙的态度,具有超脱的思想和积极意义,区别于当时一些追求虚无仙境的作品。此诗通过对终南山壮丽景色的描绘,情景交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唐代诗歌中,为研究李世民的文学创作及当时的文化风尚提供了重要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太宗有不少歌颂祖国山川的诗篇,如《望终南山》,生动地描写了高耸穿天及层峦翠嶂的壮丽。

现代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张步云《唐代诗歌》

# 唐太宗《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孟郊《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可相互印证。虽夸张,却更显真实。

现代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胡雪冈《胡雪冈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梅》

下一篇:唐·李白《东武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