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yóu
xuán
guà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2
bìng
yǐn
zhēn
yuán
èr
shí
nián
wéi
tún
tián
yuán
wài
láng
shí
guàn
wèi
yǒu
huā
shì
suì
chū
lián
zhōu
xún
biǎn
lǎng
zhōu
shí
nián
zhào
zhì
jīng
shī
rén
rén
jiē
yán
yǒu
dào
shì
shǒu
zhí
xiān
táo
mǎn
guàn
hóng
xiá
”,
”,
suì
yǒu
qián
piān
zhì
shí
zhī
shì
xuán
yòu
chū
jīn
shí
yǒu
nián
wéi
zhǔ
láng
zhōng
chóng
yóu
xuán
guàn
dàng
rán
shù
wéi
kuí
yàn
mài
dòng
yáo
chūn
fēng
ěr
yīn
zài
èr
shí
hòu
yóu
shí
èr
nián
sān
yuè
bǎi
tíng
zhōng
bàn
shì
tái
táo
huā
jìng
jìn
cài
huā
kāi
zhòng
táo
dào
shì
guī
chù
qián
liú
láng
jīn
yòu
lái

译文

并引:贞元二十一年我作屯田员外郎,当时这个观里没有花。那年贬我出去作连州刺史,不久又贬为朗州司马。过了十年,召我回京,人人都说有道士亲手栽植了仙桃,满观如红霞,于是才有前首诗以记一时之事。接着又派出作刺史。现在十四年了,我又回来作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空空荡荡的连一株树也没有了,只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摆动。因此再题二十八个字以等待后来的游人指教。大和二年三月。百亩庭院中大半长的是青苔,桃花开完之后菜花接着又开。当年种桃树的道士身归何处,曾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

逐句剖析

"并引":并引: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贞元二十一年我作屯田员外郎,

# 屯田员外郎:官名。掌管国家屯田及官员职田配给等事。

"此观未有花":当时这个观里没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那年贬我出去作连州刺史,

# 出牧连州:出任连州刺史。汉代称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牧,唐代称为刺史。

"寻贬朗州司马":不久又贬为朗州司马。

# 寻:不久。

"居十年":过了十年,

"召至京师":召我回京,

"人人皆言":人人都说有道士亲手栽植了仙桃,

"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

"满观如红霞":于是才有前首诗以记一时之事。

"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接着又派出作刺史。

# 前篇: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今十有四年":现在十四年了,

# 有:通“又”。有、又放在两位数字之间,表示整数之外又零多少,是古代人的习惯用法。

"复为主客郎中":我又回来作主客郎中。

# 主客郎中:官名。负责接待宾客等事务。

"重游玄都观":重游玄都观,

"荡然无复一树":空空荡荡的连一株树也没有了,

# 荡然:空空荡荡的样子。

"为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只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摆动。

# 兔葵: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林中或林边草地阴凉处。

"因再题二十八字":因此再题二十八个字以等待后来的游人指教。

"以俟后游":大和二年三月。

# 后游:后游者,后来的游人。,俟:等待。

"百亩庭中半是苔":百亩庭院中大半长的是青苔,

# 苔:青苔。,百亩庭中:指玄都观百亩大的观园。百亩:表示面积大,并非实指。庭中:一作“中庭”。庭:指玄都观。

"桃花净尽菜花开":桃花开完之后菜花接着又开。

# 菜花:野菜花。,净尽:净:空无所有。尽:完。净:一作开,一作落。

"种桃道士归何处":当年种桃树的道士身归何处,

# 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前度刘郎今又来":曾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

# 又:一作独。,刘郎:指作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再游玄都观》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描绘玄都观荒芜景象,以“桃花净尽”暗喻权贵集团的覆灭;后两句以“种桃道士”与“刘郎”的命运反差,凸显诗人笑对打压的硬骨。全诗语言犀利,意象深邃,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再游玄都观》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23年后的归来之作。十四年前,他因写《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权贵再度遭贬。此次重游玄都观,见昔日桃花荡然无存,而政敌武元衡已逝,遂以诗明志。诗中“种桃道士”影射武元衡集团,“刘郎”自喻不屈,既是对过往迫害的清算,亦是对自身气节的宣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玄都观桃花的盛衰为线索,前两句描绘观中荒芜景象,暗喻权贵失势;后两句以“种桃道士”影射打压革新派的当权者,以“刘郎重归”宣告自身的坚韧不屈。诗中融咏史与讽喻于一体,展现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深刻洞察与豪迈抗争精神。

2. 写作手法

设问:“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询问曾经种桃的道士去了哪里,而自己这个前度刘郎却又回来了。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也巧妙地将矛头指向那些曾经打压自己如今却不知去向的权贵,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讽刺性。比喻:“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两句中,以“桃花”比作诗人的政敌武元衡等达官显宦们,“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派,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3. 分段赏析

《再游玄都观》首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描绘出玄都观中百亩庭院一半都长满了青苔的景象,展现出如今玄都观的荒芜,暗示这里已许久无人打理,与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反差。次句“桃花净尽菜花开”进一步说明曾经盛开的桃花已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菜花开放。此句通过植物的变化,再次强调世事的变迁,曾经备受瞩目的桃花(象征权贵)已不见,而菜花(平凡之物)却在生长。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而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这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玄都观的盛衰变化。第三句“种桃道士归何处”诗人发出疑问,曾经在此种桃的道士去了哪里呢?这里的种桃道士暗指那些曾经得势、如今却不知去向的权贵,引发读者对权贵命运的思考。末句“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表明自己这个前度刘郎又回到了玄都观,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展现出诗人不屈的精神,面对曾经打压自己的势力的变迁,诗人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再次归来,充满自信与豪迈。这两句虽然作了转折,但转折得一点也不突然,并且衔接得十分紧密,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再游玄都观》以玄都观为缩影,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兴衰紧密结合。刘禹锡巧妙运用“桃花”“道士”等意象构建隐喻体系,语言凝练而锋芒毕露。诗中“桃花净尽”“前度刘郎”等句,以自嘲包裹傲骨,既有犀利尖刻的辛辣讽刺,又是刘禹锡抗争精神的鲜明象征,展现了诗人的坚韧精神与历史洞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夫平仄以成句,抑扬以合调。扬多抑少,则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刘禹锡《再过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上句四去声相接,扬之又扬,歌则太硬;下句平稳。此一绝二十六字皆扬,惟“百亩”二字是抑。又观《竹枝词》所序,以知音自负,何独忽于此邪?

明谢榛《四溟诗话》

# 风刺时事全用此体。

明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

# 文宗之朝,互为朋党,一相去位,朝士尽易,正犹道十去而桃不复存。是以执政者复恶其轻薄。

明唐汝询《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诗至中唐,渐失风人温厚之旨。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前因看花诗,连遭贬黜,今得重来,而新进者随旧日之执政以俱去矣,因复借此以讽之。

近代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 按禹锡因王叔文事被贬朗州,十年之后,朝中另换一番人物,故有“尽是刘郎去后栽”之句,以见朝政翻覆尤常,语含讥讽,是以又为权贵所不喜,再贬播州,易连州,徙夔州,十四年始入为主客郎中,又因再游诗为“权近闻者,益薄其行”,遂被分司东都闲散之地。考此两诗所关,前后二十馀年,禹锡虽被贬斥而终不屈服,其蔑视权贵而轻禄位如此。白居易序其诗,以“诗豪”称之,谓“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语虽论诗,实人格之品题也。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清明即事》

下一篇: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