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鹢朝暾霁":游船在早晨的阳光下,雨后转晴,
"停骖午漏分":到了午时,停下马车。
"客心随水急":游子的心情像江水一样急切,
"人语隔江闻":隔着江水能听到人们的话语。
"雨过添清气":雨停后,空气增添了清新,
"风生爱縠纹":起风了,喜爱那像绉纱般的水波纹。
"中流归棹稳":行船到江中心,船身平稳,
"跂望有来群":踮起脚远望,希望有同行的人。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记行诗。诗歌介绍了作者在连雨导致黑龙江水位上涨后,花费一整天渡江的经历,借晨午交替的时间变化、客心随水的急切心情、雨霁风轻的自然景象以及舟行平稳的画面,描绘了流放途中的见闻,体现了旅途中的复杂感受,也暗含着对行程安稳的期许。
2. 分段赏析
首联:“飞鹢朝暾霁,停骖午漏分”,“飞鹢”指游船,“朝暾”是早晨的太阳,“霁”指雨后转晴,“停骖”是停下马车,“午漏分”指到了午时。这两句写早晨雨后放晴,游船准备出发,到午时停下马车,通过晨午时间的交替,清晰地展现了渡江花费了很长时间,为下文写渡江的艰难做了铺垫。颔联:“客心随水急,人语隔江闻”,“客心”指游子的心情,“随水急”写出心情像江水一样急切。“人语隔江闻”则是听到对岸传来的人声却模糊不清。这两句结合内心感受与听觉,既表现了作者作为流放者的急切与不安,又通过隔江人语的细节,凸显了江宽水涨的环境,让读者感受到渡江时的情境。颈联:“雨过添清气,风生爱縠纹”,“雨过”点明雨后,“添清气”写出空气变得清新,“风生”指起风了,“縠纹”是像绉纱一样的水波纹。这两句描绘了雨停之后,空气清新,微风拂过江面泛起波纹的景象,展现了雨后江面的宁静美好,与前文的水涨湍急形成对比,也让紧张的心情稍得舒缓。尾联:“中流归棹稳,跂望有来群”,“中流”指江中心,“归棹”指行船,“跂望”是踮起脚远望。这两句写船行至江中心时很平稳,作者踮脚远望,希望有同行的人。既写出了渡江过程中平稳的时刻,又暗含了作者在流放途中对安稳行程的期盼,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对同伴的渴望。
上一篇:明·祝允明《皓月》
下一篇:明·樊阜《过故人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