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明作者:王守仁浏览量:3
shù
míng
xuān
yíng
fēi
táng
jìng
yáo
qióng
chū
qíng
yuè
yán
fēng
yǐng
yǎo
rán
zuò
yōu
chù
ěr
bào
shēn
jǐng
nián
dào
wén
xīn
wéi
wèi
bǐng
xiāo
zhōng
lín
qiū
yún
níng
sōng
guì
lěng
shān
quán
shì
rén
huái
怀
jìng
ān
jià
yún
hóng
鸿
gāo
fēi
yuè
nán
jǐng

译文

树木昏暗,栖息的鸟儿喧闹,萤火虫飞舞,夜晚的堂屋却很安静。遥远的天空升起晴朗的月亮,低矮的屋檐映入山峰的影子。悠然地独自坐着,内心孤独,不禁心怀深深的警醒。岁月流逝,自己的学说主张没有被听闻,内心违背常理,行迹却还未被磨灭。秋天的树林中一片萧瑟,云朵凝结,松树和桂树都透着寒意。山间的泉水难道没有自己的归宿吗,离别的人却怀念着过去的境遇。怎么能够驾驭云中的鸿雁,高高飞翔越过南方的景色。

逐句剖析

"树暝栖翼喧":树木昏暗,栖息的鸟儿喧闹,

"萤飞夜堂静":萤火虫飞舞,夜晚的堂屋却很安静。

"遥穹出晴月":遥远的天空升起晴朗的月亮,

"低檐入峰影":低矮的屋檐映入山峰的影子。

"窅然坐幽独":悠然地独自坐着,内心孤独,

"怵尔抱深警":不禁心怀深深的警醒。

"年徂道无闻":岁月流逝,自己的学说主张没有被听闻,

"心违迹未屏":内心违背常理,行迹却还未被磨灭。

"萧瑟中林秋":秋天的树林中一片萧瑟,

"云凝松桂冷":云朵凝结,松树和桂树都透着寒意。

"山泉岂无适":山间的泉水难道没有自己的归宿吗,

"离人怀故境":离别的人却怀念着过去的境遇。

"安得驾云鸿":怎么能够驾驭云中的鸿雁,

"高飞越南景":高高飞翔越过南方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夜》是明代王守仁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清幽与孤寂,通过树木昏暗、鸟儿喧闹、萤火虫飞舞的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诗人抬头望见明月升起,月光映出山峰的影子,进一步表达了环境的清幽。独自悠然而坐,内心却感到孤独与警醒,体现出谪居途中的复杂心境。诗中感慨时光流逝,学说未被关注,但内心依然坚守。秋天树林的萧瑟与寒冷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诗人以山泉有归宿表现出离人怀念故境,表达对过去生活的不舍。最后,诗人渴望像驾驭云中鸿雁一样飞向远方,体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许。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谪居途中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阳明学派”的创立者

王守仁(1472~1529),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追谥文成,余姚(今属浙江)人。王守仁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所创学派被称为“阳明学派”。他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成为理学内部心一元论的最大代表。王守仁在“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而后提出“致良知”思想,认为“良知”人皆有之,故愚夫、愚妇都能成为圣人。其“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其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树暝栖翼喧,萤飞夜堂静”:开篇点题,描绘秋夜之景。通过“树暝”“栖翼喧”与“萤飞”“夜堂静”的对比,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第三、四句:“遥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承接上文,继续描写秋夜景色。明月升起,月光洒在低矮屋檐上,映出山峰影子,画面开阔又清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同时也让诗人的孤独感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显得更加渺小与深沉。第五、六句:“窅然坐幽独,怵尔抱深警。”由景入情,诗人独自悠然地坐着,却感到孤独,内心涌起深深的警醒。“窅然”描绘出诗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怵尔”则体现出内心的不安与警觉,暗示诗人在谪居途中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与担忧。第七、八句:“年徂道无闻,心违迹未屏。”诗人感慨时光流逝,自己的学说主张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但内心依然坚守,行迹也未曾改变。“年徂”点明时间的流逝,“道无闻”体现出诗人的失落与无奈,“心违迹未屏”则表现出诗人坚守自我的决心。第九、十句:“萧瑟中林秋,云凝松桂冷。”描绘秋天树林的萧瑟景象,云朵凝结,松桂寒冷,借景抒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秋天的景色本身就带有一种衰败、凄凉之感,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契合,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第十一、十二句:“山泉岂无适,离人怀故境。”以山泉有归宿,反衬离人怀念过去。山泉都有自己流淌的方向,而诗人作为离人,却只能怀念过去的境遇,表达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不舍与无奈,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惆怅。后两句:“安得驾云鸿,高飞越南景。”诗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像驾驭云中鸿雁一样,飞向南方的远方。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困境的无奈,又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许,渴望摆脱当下的困境,寻找新的出路,展现出诗人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高启《得家书》

下一篇:明·沈泓《江城子 村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