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
yún

朝代:明作者:杨慎浏览量:3
luò
jǐng
dēng
lín
xiàn
guō
西
zuò
lái
jié
gòu
yún
píng
jiāo
yuǎn
xíng
rén
xiǎo
gāo
huí
kàn
niǎo
lín
biǎo
huā
chūn
chéng
xiān
cǎo
wǎn
jiǔ
lán
què
xià
wēi
yóu
wèi
fēng
yān
jiě
xié

译文

傍晚时分,我登上郫县城郭西边的子云阁,坐在这里,阁楼的结构高耸,仿佛与云彩齐平。从高处望去,平坦的郊野上行人显得格外渺小,回头再看,高阁之下,飞鸟也显得很低。林间残花在春日的寂静中摇曳,城角的纤草在傍晚的微风中显得格外茂盛。酒兴阑珊时,我从高高的楼梯上下来,仍然为这美丽的风景而留恋,不忍离去。

逐句剖析

"落景登临县郭西":傍晚时分,我登上郫县城郭西边的子云阁,

"坐来结构与云齐":坐在这里,阁楼的结构高耸,仿佛与云彩齐平。

"平郊远讶行人小":从高处望去,平坦的郊野上行人显得格外渺小,

"高阁回看去鸟低":回头再看,高阁之下,飞鸟也显得很低。

"林表余花春寂寂":林间残花在春日的寂静中摇曳,

"城隅纤草晚萋萋":城角的纤草在傍晚的微风中显得格外茂盛。

"酒阑却下危梯去":酒兴阑珊时,我从高高的楼梯上下来,

"犹为风烟惜解携":仍然为这美丽的风景而留恋,不忍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郫县子云阁》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对子云阁周围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行人、飞鸟、余花、纤草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传达出内心的情感。首联描绘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子云阁,阁楼高耸入云的景象,展现了子云阁的高峻。颔联通过对比,描绘了从高阁上远望时,行人显得渺小,飞鸟从高处俯瞰显得低矮的景象,突出了阁楼之高。颈联描写了林间残花在春日里显得寂静,城角的细草在傍晚时分显得茂盛,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尾联表达了诗人在酒后离开高阁时,对周围景色的留恋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落景登临县郭西,坐来结构与云齐。”诗人在夕阳西下时登临郫县郭西的子云阁,阁楼高耸,仿佛与云层相接。通过“落景”与“云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开阔、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宏大的基调。颔联:“平郊远讶行人小,高阁回看去鸟低。”站在高阁上,诗人看到远处的平野上行人显得格外渺小,而回看高阁时,飞鸟也显得低矮。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行人小”与“去鸟低”的对比,突出了子云阁的高峻。颈联:“林表余花春寂寂,城隅纤草晚萋萋。”诗人描绘了远处树林中残留的花朵在春日里显得格外寂静,城角的细草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茂盛。通过对“余花”和“纤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尾联:“酒阑却下危梯去,犹为风烟惜解携。”诗人在酒宴结束后,从高阁的危梯上下来,仍然对周围的风烟景色依依不舍。以“酒阑”和“危梯”营造出一种宴会结束后的冷清氛围,而“惜解携”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唐寅《送文温州》

下一篇:明·杨基《白头母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