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泽国逢长至":在江南水乡度过六年,又逢冬至,
"愁坐西堂日影移":忧愁地坐在西堂,看着日影移动。
"不见早梅宁对酒":未见早梅绽放只能对酒独酌,
"为怜初雪漫题诗":因怜惜初降的雪花,信笔写下诗句。
"寒深关塞銮舆远":边关严寒深重,天子的车驾远在千里之外,
"岁暮江城鼓角悲":岁末年关的江城中,传来悲凉的战鼓号角。
"歧路薄游虚窃禄":人生道路漂泊,徒然领取俸禄,
"晚云鸣雁益凄其":暮云下孤雁哀鸣,更添无限凄凉。
李濂(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对人生感慨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冬至时节景象的描写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
2. 分段赏析
首联“六年泽国逢长至,愁坐西堂日影移”此句开篇点明诗人已在江南水乡度过六年,又逢冬至,此时他忧愁地坐在西堂,看着日影移动。"六年泽国"表明诗人长期漂泊在江南水乡,“逢长至”点明时间是冬至,“愁坐西堂日影移”则描绘出诗人忧愁的状态,看着日影移动,时间流逝,体现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忧愁。颔联“不见早梅宁对酒,为怜初雪漫题诗”此句进一步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不见早梅宁对酒”,诗人因不见早梅而无法对酒,早梅通常象征着美好和希望,不见早梅让诗人感到失落。“为怜初雪漫题诗”,诗人因怜惜初雪而随意题诗,初雪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诗人对初雪的怜惜也体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颈联“寒深关塞銮舆远,岁暮江城鼓角悲”此句描绘了边塞寒冷,皇帝车驾远行,年末江城鼓角声悲凉的景象。“寒深关塞”表现出边塞的寒冷和艰苦,“銮舆远”则暗示皇帝远离,可能暗示着国家的动荡或诗人的仕途不顺。“岁暮江城鼓角悲”,年末江城的鼓角声悲凉,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感慨。尾联“歧路薄游虚窃禄,晚云鸣雁益凄其”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处境的无奈与自责。“歧路薄游虚窃禄”,诗人感叹自己人生道路漂泊,徒然领取俸禄,体现出他对自己的不满和对仕途的无奈。“晚云鸣雁益凄其”,傍晚云起,大雁鸣叫,更添凄凉,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全诗通过对冬至时节景象的描写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
上一篇:明·程敏政《春社谣》
下一篇:明·高启《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