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水文光动":映入水中,纹光闪动,
# 文光:指波纹泛起的波纹。,入水:指竹竿倒映水中。
"抽空绿影春":当空抽长,绿影增春。
# 绿影春:一作绿影喜。,抽空:形容竹节当空劲直挺拔生长的状态。
"露华生笋径":晶莹的露珠点缀笋径,
# 笋径:长着竹子嫩芽的小径。,生:一作“垂”。,露华:露花。
"苔色拂霜根":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 霜根: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拂:一作“伏”。
"织可承香汗":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
# 香汗:代指美人。
"裁堪钓锦鳞":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
# 锦鳞:代指鱼。
"三梁曾入用":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
# 三梁:古代公侯所服之冠。梁,古人帽子里面硬的横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引徐广《舆服志杂注》:“天子杂服,介帻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李贺是“王孙”,故自谓用三梁。
"一节奉王孙":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 一节奉王孙:前人或以为用赵襄子事。《史记·赵世家》云:“襄子奔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无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先描绘竹子入水时文光闪动、抽枝长叶时绿影婆娑,以及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的清新画面,展现竹子的生机与所处环境的清幽。接着写竹子可织成竹席、裁成钓竿,还可用于制作三梁冠,在肯定竹子多种功用的同时,借竹子被重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渴望得到赏识与重用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吟咏竹子,将自己的情志编织于诗中,以竹子的劲直潇洒、被重用等特点,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却渴望施展抱负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诗人视角一俯一仰,“入水文光动”直接写竹子入水之态,光影摇曳;“抽空绿影春”写竹笋抽条的影子,充满生机。“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以露、苔衬竹,从侧面描绘出竹子生长环境的幽雅,画面清新自然,展现了竹子的劲直潇洒。后四句“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笔锋一转写竹子的功用,可编织竹席、裁制钓竿,普通用途中见其实用价值。“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写竹子曾被用于制作三梁冠,诗人借此感慨竹子得遇重用,暗衬自己怀才不遇,渴望能如竹子般施展才华。
4. 作品点评
《竹》作为李贺早期作品,虽不如其长篇歌行般光怪陆离,但在五言律诗中独具特色。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寄寓于竹子这一形象中,托物言志手法运用自然。语言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既描绘出竹子的生机与功用,又委婉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相较于齐梁诗的香艳软媚,此诗境界更为高远,展现出李贺诗歌在不同体裁下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
# 种竹多近水,故言竹必言水,如淇澳、渭川、潇湘是也。“抽空”言其始,故下曰“笋径”。“霜根”,则成竹矣,故下曰“织可”。“裁堪”,言其用也。三梁,用之奇,又事之奇也。二节莫通,谓之一节可。
明曾益《昌谷诗注》卷一
# 此借竹以喻己也。文光劲节,挺秀空群,顾影托根,差堪比拟。而竹多见用于世,不独湘簟渔竿,且为天使所重,畀赐侯王。贺独大才遭摈,能不对此重感耶?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卷一
# 粘著呆滞。
现代钱钟书《谈艺录》
上一篇:唐·刘禹锡《罢郡归洛阳闲居》
下一篇:唐·白居易《重伤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