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ùn
guī
luò
yáng
xiá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2
shí
nián
jiāng
hǎi
shǒu
dàn
yǒu
guī
xīn
西
huán
kōng
chéng
dōng
yín
huā
jiān
shù
bēi
jiǔ
yuè
xià
zhāng
qín
wén
shuō
gōng
míng
shì
qián
cùn
yīn

译文

做了十年沿江近海的太守,我日夜都想着重回帝京。待到从和州西返洛阳这一天,我却只能徒然拟作《东武吟》。在花丛中,我独自斟饮几杯酒,在月光下,我一人弹奏一张琴。我只是听人们谈论建功立业,但我却象从前一样珍惜每寸光阴。

逐句剖析

"十年江海守":做了十年沿江近海的太守,

# 江海守:指江海一带的地方官。刘禹锡曾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

"旦夕有归心":我日夜都想着重回帝京。

"及此西还日":待到从和州西返洛阳这一天,

"空成东武吟":我却只能徒然拟作《东武吟》。

# 东武吟:乐府楚调名,诗中多感叹人生短暂、荣华易逝等消极厌世的思想。刘禹锡在《和董中庶古散调辞赠尹果毅》诗中有“昔听东武吟,年心已悲”句。

"花间数杯酒":在花丛中,我独自斟饮几杯酒,

"月下一张琴":在月光下,我一人弹奏一张琴。

"闻说功名事":我只是听人们谈论建功立业,

# 功名:功绩和名声。

"依前惜寸阴":但我却象从前一样珍惜每寸光阴。

# 依前:像过去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罢郡归洛阳闲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展现了刘禹锡罢郡归洛后的心境,既有归乡的复杂感慨,又有对闲适生活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在人生转折阶段的思考,语言平淡中蕴含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春,刘禹锡与白居易抵达洛阳,不久白居易被征为秘书监,赴长安任职,刘禹锡则留在洛阳赋闲,此诗即作于这一时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抒情言志题材。诗开篇表明自己在外任职十年,早有归心;接着写归来时只作《东武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失落;中间“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描绘了赋闲生活的悠闲场景;最后表示听到功名之事,仍珍惜光阴,展现了虽处闲居但仍积极进取的心态。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首联“十年江海守,旦夕有归心”直接表达了自己长期在外任职渴望归乡的心情。借景抒情:颈联通过描述“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的生活场景,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悠闲却非理想生活的复杂感受;尾联叙述听到功名之事的反应,体现内心的志向。用典:颔联“及此西还日,空成东武吟”运用《东武吟》的典故,借古人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失意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十年江海守,旦夕有归心”回顾自己在外担任地方官十年,一直渴望归乡,“十年”强调时间之长,“旦夕”突出归心之切。颔联“及此西还日,空成东武吟”写终于回到洛阳,却只能像古人作《东武吟》一样,徒然感慨人生,一个“空”字,尽显壮志未酬的失落。颈联“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描写闲居生活,在花丛中饮酒,于月光下弹琴,画面悠闲,然而这并非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尾联“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写听到别人谈论功名事业,自己依然像从前一样珍惜光阴,表明诗人虽处闲居,内心的进取之志并未消磨

4. 作品点评

刘禹锡的《罢郡归洛阳闲居》,以平淡自然的语言,将归乡后的复杂情感与人生思考娓娓道来。从渴望归乡的急切,到归来后的失落,再到对闲居生活的描述以及内心志向的坚守,层次丰富。用典巧妙,使诗歌内涵更为深厚。整首诗既展现出诗人面对人生变化的无奈,又彰显了其始终不渝的进取精神,体现了刘禹锡诗歌豪迈中含沉郁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中用冲淡的语言,抒写了内心的不平,用舒缓的节奏,展示了官闲志不闲的进取精神。感情的伏流虽然湍急,但表面上看来却十分平静。

现代吴汝煜《刘禹锡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钱起《访李卿不遇》

下一篇:唐·李贺《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