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美词赋":司马相如擅长写华美的词赋,
"气侠殊缤纷":他的文气与豪侠之气都十分丰富鲜明。
"汶山凤皇下":汶山有凤凰降落,
"琴心谁独闻":他那如琴音般细腻的才情又有谁能独自领会呢。
"阳昌与成都":在阳昌和成都这些地方,
"贵贱岂足分":身份的高贵与低贱又哪里值得去区分。
"子虚乃同时":《子虚赋》写成于那个时代,
"飘然气凌云":文气飘逸直上云霄。
"卧托文园终":他晚年托身于文园,最终在那里离世,
"不受世訾氛":不曾受到世俗非议的侵扰。
"清晖缅难竟":他的清雅光彩深远得难以穷尽,
"遗书《封禅文》":留下的遗作有《封禅文》。
"知音偶一时":知音相遇纵然只是一时之事,
"千载为欣欣":却能让千年之后的人也为之欣喜。
"上有汉武皇":往上说有汉武帝赏识他,
"下有卓文君":往下说有卓文君爱慕他。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1. 分段赏析
“相如美词赋,气侠殊缤纷”,开篇直接点出司马相如的才华。“美词赋”明确其在辞赋创作上的出众,“气侠”则写出他兼具豪迈侠义的气度,“殊缤纷”用丰富鲜明的感觉,形容其才情与气度的不凡。这两句以简洁的评价,勾勒出司马相如作为文学家的形象,为后文的叙述奠定基调。“汶山凤皇下,琴心谁独闻”,借用意象与典故展现司马相如的魅力。“汶山凤皇下”以凤凰降临的祥瑞景象,暗喻司马相如的才华如凤凰般引人注目;“琴心”关联他以琴音打动卓文君的故事,“谁独闻”则带着对这份独特才情被理解的探寻。这里融入典故与象征,让司马相如的形象更生动。“阳昌与成都,贵贱岂足分”,着眼司马相如的经历与品格。“阳昌”“成都”是他生活过的地方,“贵贱岂足分”则点明他不被身份地位所束缚的态度。这句通过地点与观念的结合,展现出他超越世俗等级的胸怀,让人物形象多了一份洒脱与通透。“子虚乃同时,飘然气凌云”,围绕其作品与气度展开。“子虚”指他的名作《子虚赋》,“乃同时”表明作品与他的才情相契合;“飘然气凌云”则以“凌云”形容他的气度高远、不受拘束。此句将作品成就与个人气度相联系,既肯定了其文学成就,又进一步强化了他超凡的形象。“卧托文园终,不受世訾氛”,写其晚年境遇与品格坚守。“卧托文园”指他晚年担任文园令、最终在此离世的经历,“不受世訾氛”则写出他不被世俗非议所侵扰的状态。这句通过晚年经历,凸显出他始终保持内心纯净、不为外界纷扰所动的品格。“清晖缅难竟,遗书《封禅文》”,“清晖”比喻他的才情与品格留下的影响,“缅难竟”表示这种影响深远悠长;“遗书《封禅文》”则以具体作品说明他留下的文学成果。“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从知音角度谈其被认可的意义。“知音偶一时”承认知音难遇、相遇短暂;“千载为欣欣”则指出他的才情与作品在千年之后仍能让人感受到美好。这句通过对比,流露出对其被后世认可的欣慰。“上有汉武皇,下有卓文君”,以重要人物收束,凸显其影响。“汉武皇”因赏识他的辞赋而重用他,“卓文君”则是他情感上的知音,二者体现他被认可的状态。
上一篇:明·王越《自咏》
下一篇:明·宋登春《春郊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