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忽西落":夕阳的余晖匆匆向西落,
# 落:一作“发”。,山光:傍山的日影。
"池月渐东上":池塘方向的明月渐渐东上。
# 东上:从东面升起。,池月:池边的月色。
"散发乘夕凉":披散开头发来迎接晚凉,
# 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开轩卧闲敞":开窗高卧多么闲适敞朗。
#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闲敞:开阔宽敞。,开轩:开窗。
"荷风送香气":微风掠过荷花送来清香,
"竹露滴清响":露珠暗滴竹叶发出清响。
# 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欲取鸣琴弹":本想取出鸣琴弹奏一曲,
# 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
"恨无知音赏":却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
# 恨:遗憾。
"感此怀故人":想到此怀念起我的老友,
# 感此:有感于此。
"中宵劳梦想":夜半梦中还苦苦把他想。
# 梦想:想念。,劳:苦于。,中宵:中夜,夜半。中,一作“终”。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诗中描绘了夏夜于南亭乘凉时,夕阳西下、池月东上,荷风送香、竹露滴响的清幽之景,表现诗人闲情适意的状态;并由景及情,因欲弹琴却无知音相伴,抒发了对老友辛大的深切怀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微风送来荷花的香气,这是嗅觉感受;竹叶上的露珠滴下,发出清脆的声响,此为听觉感受。通过这两种感官描写,细腻地营造出清幽、宁静且充满自然意趣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开篇“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忽”“渐”二字用得精妙,既准确描绘出夕阳快速西沉、月亮缓缓东升的实际景象,又传达出诗人对夏日炎热退去、明月升起的愉悦心理感受。“池”字点明南亭临水。随后“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描绘自己沐浴后披散头发,打开窗户,悠闲躺卧,尽显身心的闲适与惬意,从视觉和自身状态呈现夏夜纳凉之景与情。“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联从嗅觉和听觉角度刻画。荷花香气清淡,需微风轻送才能闻到;竹露滴落在池面,声音清脆。“送”“滴”二字生动,将荷香与竹露声写活,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仅从嗅觉、听觉着笔,却精准体现夏夜独特感受,让人如临其境。“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竹露滴清响”触动诗人,使其想到弹琴,“欲取”却未取,展现出舒适慵懒又心有所念的状态。由想弹琴自然联想到“知音”,发出“恨无知音赏”的感慨,至此从夏日纳凉的闲适过渡到对友人的怀念。这种思念之情在睡前愈发浓郁,以至于梦中都与友人相见,以梦境收尾,余韵悠长,将怀人之情表达得深切而含蓄。
4. 作品点评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孟浩然的诗作。诗人善于捕捉生活诗意,虽主题为闲适情趣与知音之叹,思想内容不厚重,但对夏夜各种感受描绘细腻,“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味浓郁。语言风格上,文字行云流水,自然层递,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写法上,吸收近体诗音律与形式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兼具素朴形式美,此诗展现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魅力。
# 周珽曰:此倒薤垂露书也。大小篆皆出其下,何况俗书!陈继儒曰:风入松而发响,月穿水而露痕,《兰山》、《南亭》二诗深静,真可水月齐辉,松风比籁。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写景自然,不损天真。
明郝敬《批选唐诗》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韦诗多似此。
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
# “卧闲敞”字甚新奇。“荷风”二句一读,使人神思清旷。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荷风”、“竹露”,佳景亦佳句也。外又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句,一时叹为清绝。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荷风”、“竹露”亦凡写夏景者所当有,妙在“送”字、“滴”字耳。
宋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清旷,与右丞《送宇文太守》同调,气色较华美。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爽朗(“散发”二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刘云:起处似陶,清景幽情,洒洒楮墨间。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上一篇: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下一篇:唐·李白《玉阶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