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ì
zhōu
yǒng

朝代:明作者:杨慎浏览量:3
zēng
chán
zuò
diāo
tiě
chuān
穿
xié
xué
qīng
xiǎo
qiáo
jīn
tàn
xué
huáng
hūn
wèng
xià
yuán

译文

用华丽的丝织品缠绕发髻,模仿古代百越民族雕刻额纹的习俗,脚穿铁钉装饰的鞋子,刻意模仿马匹行走的姿态。清晨背着斧头深入山林,探寻猛虎藏身的洞穴,黄昏时提着水罐攀爬猿猴攀附的藤梯,取水而归。

逐句剖析

"绮缯缠髻作雕题":用华丽的丝织品缠绕发髻,模仿古代百越民族雕刻额纹的习俗,

"铁距穿鞋学马蹄":脚穿铁钉装饰的鞋子,刻意模仿马匹行走的姿态。

"清晓樵斤探虎穴":清晨背着斧头深入山林,探寻猛虎藏身的洞穴,

"黄昏汲瓮下猿梯":黄昏时提着水罐攀爬猿猴攀附的藤梯,取水而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贵州杂咏》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黔中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前两句通过描写当地居民的服饰,展现了黔中地区的独特文化。后两句描绘了居民在清晨和黄昏的劳作场景,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质朴。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黔中地区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当地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追谥文献。杨慎学识广博,与解缙、徐渭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工诗文,善词曲。他的诗歌多取法六朝,风格秀美秾丽,推崇含蓄蕴藉,于明代独立门户。王世贞称杨慎为“词家功臣”,认为升庵词“好用六朝丽事,似近而远”。其散曲富有才情,俊逸华丽。代表作品有《江陵别内》《春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著有《升庵集》,另有杂著《升庵外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绮缯缠髻作雕题”描绘了当地居民独特的发饰风格,用绮缯缠绕发髻,形成类似雕题的装饰,展现了黔中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次句:“铁距穿鞋学马蹄”诗人通过“铁距穿鞋”这一细节,形象地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穿着特点,鞋子底部装有类似马蹄的铁制部件,既实用又具有地方特色。第三句:“清晓樵斤探虎穴”清晨时分,樵夫们就带着斧头去砍柴,甚至敢于深入虎穴,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勇敢和勤劳。末句:“黄昏汲瓮下猿梯”黄昏时分,人们沿着猿猴出没的险峻山梯去取水,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又极具挑战性的画面,体现了黔中地区自然环境的险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吕时臣《夜怀》

下一篇:明·祝允明《宝剑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