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zuò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jiàn
táo
huā
chū
xiǎo
hóng
yīn
jīng
shí
yuè
wēn
fēng
suì
gōng
guī
zhuān
dōng
lìng
kān
zhù
róng
wèi
yǒu
xīng
chén
néng
hǎo
zhuǎn
tiān
yún
màn
chéng
hóng
jiá
dié
piān
dàn
fēi
míng
bái
cóng

译文

忽然看见桃花绽出了小小的红花,原来是因为十月小阳春的温暖之风催开了桃花。时序错乱,本该由冬神颛顼掌管的气候,却似乎被夏神祝融所控制,令人感慨冬令的失序。没有星辰带来风雨,反而云气聚集,幻化成彩虹,描绘了天气的异常与变幻。虾蟆和蛱蝶偏偏如意,早晚在白露草丛中飞鸣。

逐句剖析

"忽见桃花出小红":忽然看见桃花绽出了小小的红花,

"因惊十月起温风":原来是因为十月小阳春的温暖之风催开了桃花。

"岁功不得归颛顼":时序错乱,本该由冬神颛顼掌管的气候,

# 颛顼:五帝之一。

"冬令何堪付祝融":却似乎被夏神祝融所控制,令人感慨冬令的失序。

# 祝融:火神。

"未有星辰能好雨":没有星辰带来风雨,反而云气聚集,

"转添云气漫成虹":幻化成彩虹,描绘了天气的异常与变幻。

"虾蟆蛱蝶偏如意":虾蟆和蛱蝶偏偏如意,

"旦夕蜚鸣白露丛":早晚在白露草丛中飞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冬日作》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立冬异象为表、社会批判为里,通过四联环环相扣的意象群与神话典故,将元末乱世的荒诞本质揭露无遗。刘基以“节气诗”为壳,注入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展现其作为政治家“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首联以“忽见”“因惊”强化气候反常的突兀感。“惊”字奠定全诗忧惧与讽刺的基调,暗示诗人对自然失序的敏锐觉察。颔联冬神“颛顼”失职,火神“祝融”僭越,借神界错位影射人间统治者无能或暴政。“不得归”“何堪付”以反诘强化批判,暗指元廷官员渎职、权力混乱,导致民生凋敝。颈联“星辰”失常无雨,“云气”泛滥成虹,描绘混沌无序的天象,象征社会动荡与道德沦丧。“虹”在传统文化中多喻妖异,暗指奸佞当道、邪气弥漫。尾联“虾蟆”、“蛱蝶”本属夏秋生物,却在冬日猖獗,以虫豸“如意”反衬人类在乱世中的困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以“忽”字劈空而来,打破立冬时令的固有认知,借“桃花绽红”“温风骤起”的悖谬之景,直击自然时序的荒诞失衡。诗人以“惊”字点破表象,将生理惊愕升华为心理震撼,既写气候异象,更暗喻元末社会的深层危机——礼崩乐坏、纲纪倾颓如“冬行春令”,为全诗埋下“乱世预言”的基调。颔联:“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巧用神话祛魅:颛顼(司冬之神)与祝融(掌夏火神)的权责错位,实为对人间统治失序的镜像投射。诗人以“不得归”“何堪付”的诘问,消解了传统神权的绝对性,暗示政权更迭中“天人感应”的虚妄。颈联:“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则进一步以星辰失序、虹霓乱象为喻,揭示自然规律超脱人力掌控的本质。星辰无雨、云气成虹的悖论,既是对元廷逆天而行的暗讽,亦暗含“盛极必衰”的历史宿命论——正如虹现于雨霁,元朝的短暂“回暖”不过是覆灭前的回光返照。‌尾联:“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堪称全诗点睛:寒露时节,虾蟆鼓噪、蛱蝶翩跹,以虫豸的盲目狂欢,反讽元末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末世癫狂。诗人冷眼观之,笔锋如刀,“白露”本为肃杀秋霜,却成“蜚鸣”乐园,暗喻统治者在凛冬将至时犹自骄奢,如虫豸不知死之将至;“桃花”与“虾蟆”构成双重警示:前者喻乱世之兆,后者刺人性之愚,二者交织成“天象示警而人犹昏聩”的尖锐批判;温风桃艳终将凋于霜雪,虫蝶喧嚷必湮于死寂,诗人以自然定数预言元朝覆灭的必然,冷峻中尽显洞察之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苏平《湘南怀古》

下一篇:明·史鉴《和张东海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