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桃花出小红":忽然看见桃花绽出了小小的红花,
"因惊十月起温风":原来是因为十月小阳春的温暖之风催开了桃花。
"岁功不得归颛顼":时序错乱,本该由冬神颛顼掌管的气候,
# 颛顼:五帝之一。
"冬令何堪付祝融":却似乎被夏神祝融所控制,令人感慨冬令的失序。
# 祝融:火神。
"未有星辰能好雨":没有星辰带来风雨,反而云气聚集,
"转添云气漫成虹":幻化成彩虹,描绘了天气的异常与变幻。
"虾蟆蛱蝶偏如意":虾蟆和蛱蝶偏偏如意,
"旦夕蜚鸣白露丛":早晚在白露草丛中飞鸣。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以“忽”字劈空而来,打破立冬时令的固有认知,借“桃花绽红”“温风骤起”的悖谬之景,直击自然时序的荒诞失衡。诗人以“惊”字点破表象,将生理惊愕升华为心理震撼,既写气候异象,更暗喻元末社会的深层危机——礼崩乐坏、纲纪倾颓如“冬行春令”,为全诗埋下“乱世预言”的基调。颔联:“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巧用神话祛魅:颛顼(司冬之神)与祝融(掌夏火神)的权责错位,实为对人间统治失序的镜像投射。诗人以“不得归”“何堪付”的诘问,消解了传统神权的绝对性,暗示政权更迭中“天人感应”的虚妄。颈联:“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则进一步以星辰失序、虹霓乱象为喻,揭示自然规律超脱人力掌控的本质。星辰无雨、云气成虹的悖论,既是对元廷逆天而行的暗讽,亦暗含“盛极必衰”的历史宿命论——正如虹现于雨霁,元朝的短暂“回暖”不过是覆灭前的回光返照。尾联:“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堪称全诗点睛:寒露时节,虾蟆鼓噪、蛱蝶翩跹,以虫豸的盲目狂欢,反讽元末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末世癫狂。诗人冷眼观之,笔锋如刀,“白露”本为肃杀秋霜,却成“蜚鸣”乐园,暗喻统治者在凛冬将至时犹自骄奢,如虫豸不知死之将至;“桃花”与“虾蟆”构成双重警示:前者喻乱世之兆,后者刺人性之愚,二者交织成“天象示警而人犹昏聩”的尖锐批判;温风桃艳终将凋于霜雪,虫蝶喧嚷必湮于死寂,诗人以自然定数预言元朝覆灭的必然,冷峻中尽显洞察之智。
上一篇:明·苏平《湘南怀古》
下一篇:明·史鉴《和张东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