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野馆静":野外馆舍周围花朵明艳,环境静谧,
"树暗流莺语":树林深处传来流莺的啼叫声。
"行云千里来":云朵从千里之外飘来,
"凌乱伤心绪":使我内心的情绪变得凌乱。
"伤心复何事":伤心又为了什么事呢,
"家在江南渚":家在江南的小洲上。
"日暮莫回头":傍晚时分不要回头,
"脉脉江南雨":江南正下着连绵不断的雨。
明初诗人
袁凯(1310~1387?),明初诗人。字景文,自号海叟。曾以《白燕》诗得名,故人称“袁白燕”,祖籍华亭(今上海松江)。洪武初举于乡,以荐授监察御史,后因对答不称帝旨,托疾辞归。袁凯的诗作言及现实很少,只在个别篇内有隐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怀、描述旅人思乡之篇。其诗古体多学《文选》,近体多学杜甫。何景明称其为“国初诗人之冠”。代表作品有《客中除夕》《从军行》。著有《海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安道中的所见所感,营造出静谧忧伤氛围,表达诗人对江南家乡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对比:“花明野馆静,树暗流莺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花朵明艳、馆舍安静、流莺暗语,一切看似平和宁静。“行云千里来,凌乱伤心绪”,从行云触动情思,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情绪是凌乱且伤心的。表面宁静的环境与诗人内心的波澜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周围环境静谧美好,却无法掩盖他内心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愁绪,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诗人的思乡之苦。
3. 分段赏析
“花明野馆静,树暗流莺语”:描绘出一幅明丽而静谧的画面。“花明”展现花朵盛开,色彩明艳,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野馆静”则点明地点是野外的馆舍,且环境安静,二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树暗流莺语”,茂密的树林中传来流莺隐隐约约的啼叫声,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清幽。这两句通过对淮安道中野馆周围景色的描写,为下文诗人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行云千里来,凌乱伤心绪”:诗人的视线从近处的花树转移到天空中千里而来的行云。“行云千里来”,描绘出云的飘荡不定,暗示诗人漂泊的心境。“凌乱伤心绪”,则表明看到行云后,内心原本平静的情绪变得凌乱、伤心,巧妙地将眼前景与心中情联系起来,引出下文对伤心原因的揭示。“伤心复何事,家在江南渚”:直接点明伤心的缘由。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自己伤心是因为家在江南的小洲上。简洁的语言,直接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诗歌的情感表达由含蓄转为直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日暮莫回头,脉脉江南雨”:“日暮莫回头”,诗人在傍晚时分告诫自己不要回头,因为回头可能会更加勾起对家乡的思念,进一步突出思乡之切。“脉脉江南雨”,诗人想象着此刻江南正下着如含情脉脉般的细雨,虚写江南之景,通过对家乡景色的想象,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上一篇:明·宋濂《题倪元镇耕云图》
下一篇:明·袁宏道《十六夜和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