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忆鼓湘湖棹":回忆往昔,我曾在湘湖奋力划桨行舟,
"日净风微江练平":那时日光澄澈,微风轻柔,江面像白练一样平静。
"小艇曲穿花底出":小小的船儿曲折地从花下穿出,
"游鱼相伴镜中行":游鱼在如明镜般的水中相伴同行。
"别来漫想心徒切":分别以来,我徒然地在心中急切地回想那段旧时光,
"画里重看眼亦明":在画中重新看到当时的景象眼前也为之一亮。
"素石苍松是何处":那洁白的石头和苍翠的松树是在什么地方呢,
"愿从巢父濯冠缨":我愿追随巢父那样的隐士,在那里洗帽缨远离尘世 。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旧游忆鼓湘湖棹,日净风微江练平”开篇便将读者引入回忆之中。诗人回忆起曾经在湘湖泛舟的经历,“鼓棹”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划船时的动作,展现出往昔游玩的惬意场景。“日净风微”描绘出天气晴朗、微风轻柔的美好画面,此时的江面如同白色的绸带般平静,“江练平”化用谢朓“澄江静如练”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开阔、宁静且优美的氛围。这一联通过回忆中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悠然神往的情感基调,勾起读者对诗人往昔湘湖之游的美好遐想。颔联“小艇曲穿花底出,游鱼相伴镜中行”承接首联对往昔泛舟的回忆,展开更为细致的描写。诗人乘坐的小艇在曲折的河道中穿梭,从花丛底部悠然穿出,一个“曲”字和“穿”字,写出了小艇行进路线的蜿蜒与灵动,画面充满动态美。而此时水中的游鱼仿佛与小艇相伴,在如镜的江水中一同前行。“镜”字既形象地写出江水的清澈平静,又巧妙地将现实场景倒映其中,使整个画面虚实相生。游鱼、小艇与澄澈的江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趣味的水乡行舟图,进一步展现出往昔湘湖泛舟时令人陶醉的美好景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悠然自得。颈联“别来漫想心徒切,画里重看眼亦明”从回忆转入现实。诗人离开湘湖之后,时常漫无边际地思念着那段美好的时光,心中的思念之情愈发深切,“心徒切”直白地表达出这种思念的无奈与强烈。然而,当他在这幅《烟波泛舟图》中再次看到类似的场景时,眼前一亮,仿佛又找回了曾经的感觉。“画里重看眼亦明”,一个“明”字生动地体现出画作给予诗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画作唤起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鲜活记忆,也侧面烘托出诗人对湘湖的眷恋之情,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曲折。尾联“素石苍松是何处,愿从巢父濯冠缨”诗人将目光聚焦在画中的素石苍松之上,不禁发问这是何处的景致。“素石苍松”不仅是画面中的具体意象,更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喧嚣、清幽高洁的环境。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追随巢父(传说中的上古隐士)在这样的环境中洗净冠缨的愿望。“濯冠缨”这一典故,表明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淡泊宁静、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这一联由对往昔经历与画作的描写,上升到对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表达,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展现出诗人在尘世中对高洁、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上一篇:明·王守仁《宿萍乡武云观》
下一篇:明·陆之裘《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