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看山一叶舟":乘着一叶扁舟,随意在各处看山,
"夜深霜月亦兼愁":深夜里,霜华与月色交织,也让人增添忧愁。
"翠华此际游何地":帝王的车驾此时巡游到了哪里,
"昼角中宵起戍楼":白天的号角声,半夜里从戍楼中响起。
"甲马尚屯淮海北":披甲的战马仍屯驻在淮海以北,
"旌旗初放楚江头":军旗刚刚在楚江岸边飘扬展开。
"洪涛滚滚乘风势":汹涌的波涛乘着风势翻腾滚动,
"容易开帆不易收":开船扬帆很容易,但收帆却不容易。
“阳明学派”的创立者
王守仁(1472~1529),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追谥文成,余姚(今属浙江)人。王守仁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所创学派被称为“阳明学派”。他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成为理学内部心一元论的最大代表。王守仁在“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而后提出“致良知”思想,认为“良知”人皆有之,故愚夫、愚妇都能成为圣人。其“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其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
1. 分段赏析
开篇“随处看山一叶舟”,诗人乘一叶扁舟随性游览,在赏景过程中尽显悠然自得。然而,“夜深霜月亦兼愁”笔锋一转,随着夜深,霜华铺洒,月色清冷,孤寂之感袭来,忧愁涌上心头。“霜月”二字不仅营造出寒冷凄清氛围,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为全诗奠定了哀伤基调。“翠华此际游何地”,“翠华”指代帝王车驾,诗人在愁思中不禁发问,此时皇帝在何处巡游,透露出对朝廷局势的担忧。“昼角中宵起戍楼”,戍楼本是军事防御设施,半夜响起昼角声,打破夜晚宁静,暗示战事紧张,国家处于不安定状态,诗人的忧虑从个人情绪上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甲马尚屯淮海北”描绘了军队在淮海以北屯驻,“甲马”指披甲战马,展现出军事力量的集结。“旌旗初放楚江头”表明楚江一带也开始有军队行动,“旌旗”象征着军队。这两句从不同地域描绘了战争局势,反映出当时各地战乱纷起,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军事部署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洪涛滚滚乘风势”,表面写汹涌波涛借着风势奔腾,实则寓意着当下局势如这滚滚洪涛,一旦掀起便难以掌控。“容易开帆不易收”则以行船开帆容易收帆难作比,暗喻卷入时代浪潮容易,但想要全身而退、回归平静却异常艰难,体现出诗人对自身卷入时代洪流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局势发展难以预测的深深忧虑。
上一篇:明·徐渭《琴高图为李勋卫赋》
下一篇:明·王守仁《宿萍乡武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