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初度井梧枝":秋风刚刚吹过井边梧桐树的枝桠,
"正是怀人病起迟":正是思念亲人病愈后起身迟缓的时候。
"两地离愁悬一镜":两地分离的离愁如同悬挂的镜子般清晰,
"九秋新恨上双眉":秋天的新愁爬上了双眉。
"久虚咏雪联芳句":长久以来空自怀念当年一起咏雪联句的雅趣,
"每忆挑灯共课时":常常回忆起挑灯共同学习的时候。
"塞雁已归书未达":塞外的大雁已经归来,书信却还未送达,
"江城寒月照相思":江城寒冷的月光照着相思之情。
王凤娴,生活在明神宗万历(1573~1620)前后,字瑞卿,号文如子,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金山吕巷颜圩村寒圩)人,建宁知府王善继女。解元王献吉之姐,宜春(今属江西省)令张本嘉妻。著有《翠楼集》、《贯珠集》、《焚馀草》五卷。《焚馀草》辑入《女中七才子兰咳二集》中。
1. 分段赏析
首联:“金风初度井梧枝,正是怀人病起迟”,点明时间为金风初起的秋天,秋风拂过井边梧桐树,诗人病愈后因思念妹妹而迟迟起身。“金风”“井梧枝”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凄凉的基调,“怀人病起迟”直接表明诗人对妹妹的思念。颔联:“两地离愁悬一镜,九秋新恨上双眉”,此联将离愁具象化,用“悬一镜”比喻两地离愁清晰可见,“九秋新恨”强调秋天本就容易引发愁绪,而与妹妹分离的新愁又爬上双眉,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分离而产生的深深愁绪。颈联:“久虚咏雪联芳句,每忆挑灯共课时”,通过回忆与妹妹相处的美好时光来表达思念。“久虚”说明长时间没能与妹妹一起咏雪联句,“每忆”突出常常回忆起挑灯共课的情景,展现出诗人对往昔与妹妹相伴生活的怀念,进一步强化了思念之情。尾联:“塞雁已归书未达,江城寒月照相思”,塞雁已归,而寄给妹妹的书信却未到达,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对妹妹的牵挂和因书信不通的无奈。“江城寒月照相思”,以江城寒月的清冷景色结尾,借景抒情,将诗人对妹妹的相思之情融入这清冷的月色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余味悠长。
上一篇:明·文翔凤《暮入登州》
下一篇:明·王恭《衰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