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本南国姝":我本是江南美女,
"父母爱如珠":父母疼爱我如同珍宝。
"貌岂惭明镜":容貌不逊于明镜中的倒影,
"身才称短襦":身段恰好合身于短袄。
"学成采莲唱":学会采莲歌谣后,
"晓出横塘上":清晨便到横塘去采莲。
"舟小复身轻":小船轻巧,我也身姿轻盈,
"随风两摇荡":随风轻轻摇摆。
"归时曲岸傍":归途中停靠弯弯河岸,
"恰见贵游郎":恰巧遇见一位贵族公子。
"辍歌欲转棹":停下歌声想掉转船头,
"花浅不堪藏":但莲花浅淡不值得采摘收藏。
"将嗔却成哂":本想生气却转为微笑,
"相问那能隐":他主动询问,我难以隐瞒。
"虽怜郎意深":虽感动于他情意深厚,
"终嫌妾家近":他却终究嫌弃我家住得太近。
"回首各盈盈":两人含情回首分别,
"南湖月又生":南湖上明月再次升起。
"烟波三十里":三十里烟波浩渺,
"都是断肠情":皆化作令人心碎的离情。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1. 分段赏析
“妾本南国姝,父母爱如珠”以少女自述开篇,“南国姝”点明江南女子身份,“爱如珠”以明珠喻父母珍宠,奠定全诗自珍自爱基调。“貌岂惭明镜,身才称短襦”写少女对容貌的自信:明镜映容不逊色,短襦合身显玲珑体态,以物衬人凸显天生丽质。“学成采莲唱,晓出横塘上”转入动态叙事,“学成”显才艺修养,“晓出”携晨光入画,采莲歌谣与横塘水色交织典型江南意象。“舟小复身轻,随风两摇荡”以轻盈笔触写泛舟情态,“小”与“轻”呼应,“两摇荡”双关人舟共舞,尽显少女灵动。“归时曲岸傍,恰见贵游郎”是故事转折,“恰见”写偶然相遇,弯弯河岸暗示情路曲折,带出阶级差异。“辍歌欲转棹,花浅不堪藏”捕捉少女矛盾心理:停歌藏舟显慌乱,“花浅”双关莲花疏淡与情愫难掩,细节生动。“将嗔却成哂,相问那能隐”刻画娇羞情态:嗔怒转微笑泄露悸动,问答间坦露心意,情窦初开如在目前。“虽怜郎意深,终嫌妾家近”揭示悲剧根源,“怜”与“嫌”对比强化阶级鸿沟,“家近”暗喻门第悬殊终隔山海。“回首各盈盈,南湖月又生”以景结情,含泪回望,湖月升起,“又生”暗示时间流逝加深离别愁。“烟波三十里,都是断肠情”将心碎融入浩渺烟波,“三十里”拓展空间感,“断肠”直写伤痛,让无果的爱情显得更加渺茫。
上一篇:明·刘基《题沙溪驿》
下一篇:明·陈沂《龙舟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