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无奈又离群":与你相逢却又无奈地要再次分离,
"樽酒休辞饮几巡":面对酒杯就不要推辞,痛饮几轮吧。
# 樽:一作尊。
"自笑年来尝送客":自己嘲笑自己,近年来常常送别客人,
"不知身是未归人":却不曾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尚未归家的游子。
# 未归人:作客他乡的游子。
"马嘶落日青山暮":马儿在落日余晖中嘶鸣,青山已笼罩在暮色里,
"雁度西风白草新":大雁在西风吹拂下飞过,白草在秋风中呈现出新意。
# 白草:边塞上的一种草。《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千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王先谦补注谓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度:飞越。
"别恨十分留一半":离别的愁绪若是有十分,我要留下一半,
# 别恨十分留一半:意思是在漫地黄叶的肃杀秋景与滚滚风尘的客子征途中离别,使送行人倍增伤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两句的构思本此取意。别:一作离。
"三分黄叶二分尘":而另外的三分化作了飘零的黄叶,两分变成了飞扬的尘土。
明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军事家
王越(1423—1475),字世昌,河南浚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天顺七年(1463)任大同巡抚,总管大同、延绥、甘宁军务,身经十多次战争,屡建奇功。官至兵部尚书。为政清廉,恪尽职守.光明磊落,周恤贫穷,饮誉乡里。作诗词文赋数百篇,后人辑有《王襄敏公集》。王越文武双全,一生坎坷.仍忠君爱国,始终如一,被世人称颂。《明史》有传。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写了与友人相逢后却又无奈伤别,劝友人不要推辞,多饮几杯酒。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不舍,也抒发了自己常年漂泊在外、无法归家的孤独与惆怅,将离情别绪与身世之感融为一体,情感真挚动人。
2. 分段赏析
首联“相逢无奈又离群,樽酒休辞饮几巡”,开篇便点明相逢时虽满心无奈却又不得不面对即将离群的现实,而此时劝君莫要推辞,且饮尽这几巡樽酒,营造出一种略带伤感与不舍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惆怅的基调,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友人之间相聚的不易与分别的愁绪。颔联“自笑年来尝送客,不知身是未归人”,诗人自嘲地感慨多年来常常充当送别之人,却未曾意识到自己同样也是漂泊在外、未能归家的游子。此联看似幽默自嘲,实则蕴含着深深的苦涩与悲哀,将自己送别他人的经历与自身漂泊的处境相联系,更添几分身世飘零的凄凉之感,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以及长期羁旅他乡的无奈。颈联“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描绘出一幅落日余晖下,青山渐入暮色,马匹嘶鸣,而秋雁在萧瑟西风中飞过,白草新生的画面。“落日”“青山暮”营造出一种苍茫、寂寥的氛围,“马嘶”“雁度”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使整个场景不至于过于沉闷,同时又借“西风”“白草新”点明了秋季这一季节特征,进一步烘托出离别时的萧瑟与哀愁,以景衬情,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别恨十分留一半,三分黄叶二分尘”,诗人将对别友的遗憾之情量化,说别恨虽有十分,却也只能留下一半,而这留下的一半又仿佛被黄叶和尘土所分担,三分在黄叶之中,二分散落于尘土里。此联构思精巧,将无形的别恨具象化,通过黄叶、尘土等常见的秋日景象来寄托情感,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眷恋与不舍,又有一种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余味悠长,让读者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那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