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雨如吹尘":东风吹落雨点,就像吹走尘土一样,
"野烟漠漠遮游人":荒野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遮挡了行人的视线。
"须臾云破日光吐":一会儿云层裂开,阳光照射出来,
"绿波蹙作黄金鳞":绿色的水波被风吹皱,像片片金黄的鱼鳞。
"落花流水人家近":落花随流水漂近村舍人家,
"鸿雁凫瑽飞阵阵":鸿雁和野鸭一群群飞掠而过。
# 凫:野鸭。
"一双石塔立东西":一对石塔分别立在东西两边,
"舟子传言是乌镇":船夫说这里就是乌镇。
"小桥侧畔有青旗":小桥旁边有青色的酒旗,
"暂泊兰桡趁午炊":我暂时停下船桨,趁着中午做些饭食。
"入馔白鱼初上网":端上餐桌的白鱼是刚从网上取下的,
"供庖紫筍乍穿篱":供应厨房的紫笋刚从篱笆那边采来。
# 乍:初。,庖:烹调。
"茜裙缟袂搴帘出":红裙素袖女子掀帘而出,
# 搴:揭。,缟袂:白色衣袖。,茜裙:红裙。
"巧语殷勤留过客":用乖巧的话语殷勤地挽留过客。
"玉钗坠鬓不成妆":玉钗坠在鬓边,来不及整理妆容,
"罗帕薰香半遮额":熏香的罗帕遮住一半额头。
"自言家本钱塘住":她自己说家乡本在钱塘,
"望仙桥东旧城路":住在望仙桥东的旧城路上。
# 望仙桥:在杭州府城内府河上,连通新开门与朝天门。
"至正末年兵扰攘":至正末年兵乱纷扰,
# 至正:元顺帝年号(1341—1368)。
"凭媒嫁作他家妇":通过媒人嫁作了别人家的媳妇。
"良人万里去为商":丈夫远走万里去经商,
# 良人:丈夫。
"嗜利全无离别肠":贪求利益,毫无离别的情意。
"十载不归茅屋底":十年不回这茅屋之中,
"一身独侍酒垆傍":她独自一人在酒垆旁侍奉。
"相逢既是同乡里":相逢既然是同乡,
"何必嫌疑分彼此":又何必因猜疑顾虑而分什么彼此。
"小槽自酌真珠红":从酒槽中打来珍珠般的红酒自斟自饮,
# 真珠红:美酒名。,小槽:酒坊榨酒具的出口。
"长床共坐氍毹紫":一同坐在铺着紫色毡垫的条凳上。
# 氍毹:毡制的坐垫。氍:一作毡。,长床:条凳。
"捧杯纤手露森森":她捧着酒杯的纤细手指露出森森玉色,
# 森森:沾水湿润状。
"酒味虽浅情自深":酒的味道虽然清淡,情意却很深厚。
"飞梭不折幼舆齿":像飞梭不伤及幼舆的牙齿那样避嫌,
"鸣琴已悟相如心":如鸣琴让相如领悟心意一般相通。
"晚来独自登舟去":晚来独自登舟离去,
"相送出门泪如注":她送我到门口,泪水像雨一样落下。
"他时过此莫相忘":将来路过这里不要忘记彼此,
"好认墙头杨柳树":要认那墙头上的杨柳树作为标记啊。
元末明初文学家
瞿佑(1341?~1427?),一作瞿祐,元末明初文学家。字宗吉,号存斋、山阳道人,晚号乐泉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初历任训导、国子助教,后官至周王府长史。永乐年间,因诗获罪,被贬谪戍保安十年,后遇赦放归。瞿佑工诗词,所作甚富。他的诗深受杨维桢影响,多风情绮丽之作,语言工丽。其词内容丰富,涉及时事、羁旅、咏物、山水、隐逸、怀古等。主要作品有《安荣美人行》《美人画眉歌》《阿娇金屋》《摸鱼子·苏堤春晓》等。著有《香台集》《春秋贯珠》,传奇小说《剪灯新话》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乌镇酒舍风光及女主人因兵乱嫁作商人妇、独守酒垆十载的凄凉身世,体现其内心孤苦与对温情的渴望,展现人性真实。
2. 写作手法
用典:“飞梭不折幼舆齿”中,典故为晋代谢鲲(字幼舆)挑逗邻居家女子,女子投出织布的飞梭,打折了他的牙齿。诗中反用此典,写歌女虽与作者相处,却举止端庄有礼,并未像典故中的女子那样用飞梭驱赶,体现出双方相处的融洽。“鸣琴已悟相如心”的典故是汉代司马相如以琴声向卓文君表达爱慕,文君听懂琴音后与他私奔。诗中借此典,表明作者与歌女虽未明言,却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那样,通过相处已心意相通,无需过多言语。白描:“东风吹雨如吹尘”以“吹尘”喻春雨,简笔勾勒雨丝纷飞之景;“鸿雁凫鹥飞阵阵”直写禽鸟成群飞掠,不加修饰却尽显乌镇春日灵动,几笔便绘出江南烟雨图。侧面描写:“小槽自酌真珠红”写酒舍自酿的红酒,“入馔白鱼”“供庖紫笋”记酒肆食材,不直接写酿酒技艺与酒舍热闹,却从饮食细节侧面烘托出乌镇的酿酒传统与酒肆生活气息。细节描写:“石塔立东西”点出乌镇东西对峙的石塔地标,“舟子传言是乌镇”借船夫话语点出地点,这些细节还原了明代乌镇的地理特征与舟行场景,让画面更真实可感。景物描写:“野烟漠漠遮游人”绘雨雾弥漫的朦胧之美,“绿波蹙作黄金鳞”描日光下碧波似金鳞闪烁之景,从不同光影展现乌镇春日的多变风光。
3. 分段赏析
“东风吹雨如吹尘,野烟漠漠遮游人。须臾云破日光吐,绿波蹙作黄金鳞。”前两句“东风吹雨如吹尘,野烟漠漠遮游人”描绘出春雨迷蒙的景象,东风裹挟着细雨如尘土般洒落,野外烟雾弥漫,遮蔽了行人的视线,渲染出朦胧而略带压抑的氛围。后两句“须臾云破日光吐,绿波蹙作黄金鳞”笔锋一转,写片刻间云层散开,阳光倾泻而下,原本碧绿的水波在阳光照耀下,如万千金色鳞片攒动,“蹙”字生动展现水波起伏之态,通过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形成光影与色彩的鲜明对比,勾勒出乌镇水乡富有动态感的秀丽风光。“落花流水人家近,鸿雁凫鹥飞阵阵。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落花流水人家近,鸿雁凫鹥飞阵阵”以落花随水漂流、鸿雁野鸭成群飞翔,进一步烘托出乌镇周边环境的清幽与生机,暗示临近村落。“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则点明目的地,东西而立的石塔成为乌镇的地标性景致,通过舟子之口自然引出“乌镇”,简洁而清晰地交代行程到达之处,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标识巧妙融合。“小桥侧畔有青旗,暂泊兰桡趁午炊。入馔白鱼初上网,供庖紫笋乍穿篱。”“小桥侧畔有青旗,暂泊兰桡趁午炊”描绘出小桥边酒旗招展的画面,诗人停下船只在此歇脚用餐,“青旗”作为酒舍的标志,增添了生活气息。“入馔白鱼初上网,供庖紫笋乍穿篱”细致刻画酒舍的美食,刚从河中捕捞的白鱼新鲜入菜,新长出的紫笋采来烹饪,“初”“乍”二字强调食材的鲜嫩与时令感,生动展现出乌镇酒舍质朴而诱人的饮食特色。“茜裙缟袂搴帘出,巧语殷勤留过客。玉钗坠鬓不成妆,罗帕薰香半遮额。”“茜裙缟袂搴帘出,巧语殷勤留过客”描写酒舍女子身着艳丽红裙与素白衣衫,掀开帘子热情挽留客人的场景,突出其待客的主动与亲切。“玉钗坠鬓不成妆,罗帕薰香半遮额”则通过女子凌乱的鬓发、歪斜的玉钗和半遮额头的香帕,刻画其略带慵懒随意的形象,在细节中展现出女子的柔美与风情,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自言家本钱塘住,望仙桥东旧城路。至正末年兵扰攘,凭媒嫁作他家妇。”“自言家本钱塘住,望仙桥东旧城路”借女子自述,交代其籍贯为钱塘望仙桥东,引发读者对其身世的好奇。“至正末年兵扰攘,凭媒嫁作他家妇”则道出其命运转折,因元末战乱,她通过媒人远嫁他乡,简单两句便勾勒出时代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冲击,为后续情感表达埋下伏笔。“良人万里去为商,嗜利全无离别肠。十载不归茅屋底,一身独侍酒垆傍。”“良人万里去为商,嗜利全无离别肠”写出女子丈夫为经商远赴他乡,贪图利益而不顾夫妻离别之情,饱含女子的哀怨。“十载不归茅屋底,一身独侍酒垆傍”进一步说明丈夫十年未归,女子只能独自在酒舍操持生活,“十载”强调时间之久,突出其孤独与无奈,使读者对其处境产生深切同情。“相逢既是同乡里,何必嫌疑分彼此。小槽自酌真珠红,长床共坐氍毹紫。”“相逢既是同乡里,何必嫌疑分彼此”是女子热情邀约之语,以同乡之谊拉近与诗人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小槽自酌真珠红,长床共坐氍毹紫”描写两人同饮美酒、共坐紫毯的场景,“真珠红”形容酒色艳丽,“氍毹紫”点明环境陈设,营造出温馨而略带暧昧的氛围,展现出女子豪爽与真诚的待客态度。“捧杯纤手露森森,酒味虽浅情自深。飞梭不折幼舆齿,鸣琴已悟相如心。”“捧杯纤手露森森,酒味虽浅情自深”通过女子捧杯时露出的纤细手指,以及强调酒中蕴含的深厚情谊,细腻传达出微妙的情感交流。“飞梭不折幼舆齿,鸣琴已悟相如心”连用典故,前者以谢鲲挑逗邻女反被投梭折齿为喻,暗示女子并非轻浮之人;后者借卓文君听琴领悟司马相如心意,委婉表达两人心意相通,含蓄而生动地展现出彼此之间特殊的情感羁绊。“晚来独自登舟去,相送出门泪如注。他时过此莫相忘,好认墙头杨柳树。”“晚来独自登舟去,相送出门泪如注”描绘傍晚诗人登船离去,女子含泪相送的场景,“泪如注”直观展现出女子的不舍之情,渲染出悲伤的离别氛围。“他时过此莫相忘,好认墙头杨柳树”以女子叮嘱诗人日后再来不要相忘,并以墙头杨柳树为标识,质朴的语言饱含深情,余韵悠长,既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也让这份邂逅的情谊在乌镇的景致中得以留存。
4. 作品点评
诗歌将叙事与写景相融合,运用“东风吹雨如吹尘”“鸿雁凫瑽飞阵阵”等白描手法,展现乌镇的春日景象。通过化用“飞梭不折幼舆齿,鸣琴已悟相如心”等典故,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与文学传统的继承。全诗押韵较为灵活,包含词林正韵七麌部、平水韵十一真部等多个韵部交替使用,增强了声律的节奏感。
# 瞿佑诗“清丽可诵”,本诗中对乌镇“黑瓦白墙”“长街深巷”的精准刻画,正体现其写景状物的凝练功力。近现代学者多关注诗中韵部转换与意象组合的独创性,认为其展现了瞿佑笔下乌镇酒舍的生动场景和艺术特色。
清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