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岂足为":功名哪里值得追求,
"不见丛蕙与蘩萧":你看那丛生的蕙草与蘩萧?
"撷芳秋亦萎":采摘芬芳的秋天也会枯萎,
"薙恶春还高":铲除杂草的春天反而茂盛。
"智囊有仓卒":智慧之囊也有仓促之时,
"造化无童旄":天地造化从无童颜老者。
"男儿筋骨尽富贵":男儿的筋骨都耗费在富贵追逐中,
"圣贤黧黑夸巧劳":圣贤们黝黑面庞也夸耀着机巧劳碌。
"南过锦帆泾":向南渡过锦帆泾,
"北泛五湖舟":向北漂流五湖舟。
"高城霜白要离冢":高耸城墙上白霜覆盖着要离的坟墓,
"廓门宵拥鸱夷涛":城门夜晚翻涌着鸱夷子皮的波涛。
"陶朱千金委黄土":陶朱公的千金散作黄土,
"穀城三略齐蓬蒿":穀城的兵书与蓬蒿同朽。
"英雄苦恨岁不足":英雄只恨寿命太短,
"年华飘坠心期遥":年华飘逝而心愿渺茫。
"惜阴视日但有老":珍惜光阴却只见衰老,
"何不酌酒盈簟瓢":何不斟满酒杯痛饮。
"黄鹄摩天极高飞":黄鹄直冲云霄极高飞,
"千年一还思故闾":千年一回才思念故里。
"乍闻笙歌讶子晋":忽闻笙歌惊叹如王子晋,
"或抚城郭嗟令威":又抚摸城郭感叹令威。
"未知神仙是与非":不知神仙是真是假,
"但见悲鸣入云衢":只看见悲鸣的孤鸟飞入云霄大道。
"人生不称意":人生不如意啊,
"炊金馔玉归蒿莱":纵使烹饪金银美食也终将归于荒草。
"仙夫亦自恨离别":仙人尚且遗憾离别,
"贱妾何况孤房栖":何况我这独守空房的卑微女子。
"不见东家檐下鹊":不见东家屋檐下的喜鹊,
"朝出暮双归":早晨飞出傍晚双双归来。
"比翼栖朱户":比翼栖息在华丽的门户,
"交唇饷紫泥":交颈衔来紫泥筑巢。
"春出无弹射":春天外出没有弓箭惊扰,
"秋返偕参差":秋天归来依旧成双成对。
"苜蓿二庭月":苜蓿在边关的月光下生长,
"茱萸万里书":茱萸写满万里家书。
"宁可归君号鸱夷":宁可追随你化作鸱夷泛舟,
"莫遂化作杜鹃啼":也不愿变成杜鹃泣血哀啼。
1. 分段赏析
“功名岂足为,不见丛蕙与蘩萧?”两句以反问开篇,质疑功名的价值,用蕙草和萧草作比,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为全诗奠定了探讨功名与人生意义的基调。“撷芳秋亦萎,薙恶春还高。”此两句进一步以植物的荣枯为例,说明美好的事物即便被珍视,也难以避免衰落的命运,丑恶之物即使被铲除,仍会再度生长,蕴含着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智囊有仓卒,造化无童旄。”指出即便聪慧如智囊之人,也会遭遇突发的困境,而大自然的规律不会因人为而改变,人无法抗拒岁月流逝,体现出对人生无常和自然规律不可违的认知。“男儿筋骨尽富贵,圣贤黧黑夸巧劳。”批判了社会上以筋骨劳作获取富贵的现象,同时感叹圣贤即便辛勤劳苦,也难以摆脱生活的艰辛,表达对现实不公的不满。“南过锦帆泾,北泛五湖舟。”描绘诗人游历的足迹,通过“南过”“北泛”勾勒出广阔的空间移动,展现出游历的洒脱与豪迈,也为后文怀古做铺垫。“高城霜白要离冢,廓门宵拥鸱夷涛。”写诗人看到霜白笼罩下的要离之冢,以及夜晚波涛汹涌的鸱夷之门,借历史古迹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氛围,引发对历史人物的追思。“陶朱千金委黄土,穀城三略齐蓬蒿。”以陶朱公的千金财富最终化为黄土,《穀城三略》这样的兵书也埋没于蓬蒿之间,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一切功名富贵、智慧谋略终将消逝。“英雄苦恨岁不足,年华飘坠心期遥。”直抒英雄对时光短暂的痛苦遗憾,以及年华流逝、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突出时光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惜阴视日但有老,何不酌酒盈簟瓢。”因珍惜光阴却只能看着自己逐渐老去,从而发出不如饮酒作乐的感慨,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和消极应对的情绪。“黄鹄摩天极高飞,千年一还思故闾。”以黄鹄高飞千年仍思念故乡,比喻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赋予黄鹄以人的情感,使形象更加生动。“乍闻笙歌讶子晋,或抚城郭嗟令威。”引用王子晋和丁令威的神话传说,通过诗人听闻笙歌、抚摸城郭时的惊讶与嗟叹,增添了神秘色彩,也表达出对神仙传说真假的疑惑。“未知神仙是与非,但见悲鸣入云衢。”直接点明对神仙之事难以判断真假,只听到悲鸣之声传入天空,营造出迷茫、悲怆的氛围,深化了对人生未知的感慨。“人生不称意,炊金馔玉归蒿莱。”直白地表达人生多不如意,即便生活奢华富贵,最终也会归于尘土,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仙夫亦自恨离别,贱妾何况孤房栖。”由神仙也会遗憾离别,联想到闺中贱妾独守空房的孤寂,以对比的手法突出闺妇的哀怨之情。“不见东家檐下鹊,朝出暮双归。”以东家檐下的喜鹊朝出暮归、双宿双飞,反衬闺妇的孤独寂寞,以景衬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比翼栖朱户,交唇饷紫泥。”进一步描写喜鹊比翼而栖、相互喂食的甜蜜场景,与闺妇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其凄凉。“春出无弹射,秋返偕参差。”写喜鹊春秋两季都能自由飞翔、相伴而归,无拘无束,再次强调其幸福,侧面烘托闺妇的不幸。“苜蓿二庭月,茱萸万里书。”描绘出明月照耀着远方苜蓿生长之地,以及借茱萸寄托万里之外书信的情景,营造出悠远、孤寂的意境,暗示闺妇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宁可归君号鸱夷,莫遂化作杜鹃啼。”表达闺妇宁愿像鸱夷一样追随夫君,也不愿像杜鹃那样啼血哀鸣,体现出她对团聚的强烈渴望和对孤独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