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明作者:黄氏浏览量:3
yàn
fēi
céng
dào
héng
yáng
jǐn
yóu
yǒng
chāng
sān
chūn
huā
liǔ
qiè
mìng
liù
zhào
fēng
yān
jūn
duàn
cháng
yuē
guī
yuē
guī
chóu
suì
yuàn
zhāo
yáng
xiāng
wén
kōng
yǒu
dāo
huán
yuē
jīn
xià
láng

译文

传书的鸿雁飞到衡阳就再也不能向南飞,我的信怎么才能到达你的戍所永昌。我的命薄好似春天即将凋谢的花,云南蛮荒之地的风景想必也令人断肠。听说要回来啊,可是一年将尽还没有回来,说要下雨了,可是天上却艳阳高照。我们曾经相约归期,可是赦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你的谪戍之地呢?

逐句剖析

"雁飞曾不到衡阳":传书的鸿雁飞到衡阳就再也不能向南飞,

# 衡阳:今湖南衡阳。衡山回雁峰在衡阳城南一里,相传大雁至此不再南飞。,曾:竟。

"锦字何由寄永昌":我的信怎么才能到达你的戍所永昌。

# 永昌:杨慎谪戍于云南永昌卫。,锦字:妻子致丈夫之书信。典出《晋书》,窦滔妻苏氏思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三春花柳妾薄命":我的命薄好似春天即将凋谢的花,

# 妾薄命:乐府古题,内容多写妇女哀怨。,三春:春天有三个月,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即指春天。

"六诏风烟君断肠":云南蛮荒之地的风景想必也令人断肠。

# 六诏风烟:指杨慎戍地的风景。六诏: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统称“六诏”。“诏”为其首领的称呼。其中蒙舍诏因其地居其他五诏之南,又名南诏,至唐开元中统一六诏。

"曰归曰归愁岁暮":听说要回来啊,可是一年将尽还没有回来,

# 曰归曰归:说要归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其雨其雨怨朝阳":说要下雨了,可是天上却艳阳高照。

# 其雨其雨:下雨。出自《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其雨:盼望下雨。其:语助词,无义。

"相闻空有刀环约":我们曾经相约归期,

# 刀环: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喻征人思归。,相闻:又作“相怜”。

"何日金鸡下夜郎":可是赦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你的谪戍之地呢?

#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一地方政权,此泛指西南边陲。,金鸡:古代下诏书大赦时,在竿上设鸡,口衔红旗,以示吉辰。因其鸡头装饰黄金,故称为“金鸡”。后比喻为赦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夫》是明代女文学家黄峨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暗喻音书难寄的阻隔之苦,直述寄信无门的焦虑;颔联通过季节意象与地理名词的对照,既写自身飘零之叹,又推想丈夫戍边之痛;颈联化用《诗经》叠句手法,以天气阴晴无常强化盼归而不得的哀怨;尾联借“刀环”谐音与“金鸡赦诏”典故,将归期无望的绝望推向高潮。全诗严守律诗对仗规范,四联层层递进,通过地理阻隔、季节错位、典故重构等手法,将思妇的幽微心绪与政治牵连的沉重现实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黄峨与状元、翰林院修撰杨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结为伉俪,婚后栖居新都桂湖榴阁,琴瑟相谐。次年随夫赴京,岂料嘉靖三年(1524年)杨氏父子卷入“议大礼”风波,谪戍云南永昌。黄峨独返蜀地,寄居榴阁,以诗词寄怀。此后五载寒暑,虽得杨慎探亲暂聚,然戍所归期渺茫,直至嘉靖八年(1529年)扶柩奔丧,仍不得长相厮守。这阙《寄夫》便诞生于榴阁孤灯之下,字句间凝结着十年相思血泪——从“雁书难托”的怅惘,到“金鸡望赦”的希冀,皆化作蜀锦上的斑斑泪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全诗借​​鸿雁不至、锦书难托​​的意象,写出了音信隔绝的焦虑与绝望;又以​​三春花柳​​与​​六诏风烟​​的对照,既描绘了自身飘零的薄命之叹,又推想了戍边丈夫的断肠之痛。

2. 写作手法

化用: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这两句化用《诗经》,将盼归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反问:“何日金鸡下夜郎”以“何日”发问,表面询问赦书下达时间,实则暗含“永无归期”的绝望。比喻:“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用这种别扭的天气比喻听说丈夫要归来,但每次都失望的情绪。

3. 分段赏析

首联“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用大雁南飞的传说道出书信难通的苦楚。传说北雁南迁只到衡阳,永昌却在更南的云贵高原,连传书的大雁都到不了,未提笔墨已先被距离遥远浇了冷水。诗人想到春光明媚时,夫妻天各一方,纵有满眼花柳,却只能看作物是人非的伤心景致,离愁别恨比春草长得还快。颔联“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把春光里的花柳和边塞的风烟拧成两股愁绪。上句说自己像春天的花柳般柔弱命苦,下句写丈夫在风吹烟绕的云南边疆受着相思煎熬。这两句对仗工整,前句实写自己,后句虚写对方,跟杜甫“今夜鄜州月”那首诗一样,把一个人的思念掰成两半来写,愁肠就绕成了双股绳。颈联“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把《诗经》里叠句的盼归改成了煎熬,将盼归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归期总在年底却总落空,盼下雨又怨太阳太毒,明明该是暖烘烘的晴天,偏要扯上阴雨绵绵的意象。诗句不单纯写天气,而是用这种别扭的天气比喻听说丈夫要归来,但每次都失望的情绪。尾联“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是说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思念,只为守候丈夫的归来。一个“空”字摔碎了所有期盼,“何日”用反问的形式,表明没有期限,包含了诗人无限失望的情绪。直到杨慎真的客死云南,这声“何日”才变成带着哭腔的答案——原来有些约定,要等成阴阳两隔才算数。

4. 作品点评

此诗哀感顽艳,字句间似凝着幽咽低回的声韵,典故化用浑然天成,尽显凝练深沉的典雅气韵。论及“其雨其雨怨朝阳”句,前人或有蹈袭之嫌的指摘,然化用前人成句的创作现象在古典诗史中并不鲜见。宋人黄庭坚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要义端在承古而不泥古,黄峨称得上袭旧弥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黄峨的《寄外》诗和《黄莺儿》,字字佳绝,杨状元连和三首,也总是不如!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唐寅《雨竹图》

下一篇:明·阮自华《行路难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