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飞曾不到衡阳":传书的鸿雁飞到衡阳就再也不能向南飞,
# 衡阳:今湖南衡阳。衡山回雁峰在衡阳城南一里,相传大雁至此不再南飞。,曾:竟。
"锦字何由寄永昌":我的信怎么才能到达你的戍所永昌。
# 永昌:杨慎谪戍于云南永昌卫。,锦字:妻子致丈夫之书信。典出《晋书》,窦滔妻苏氏思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三春花柳妾薄命":我的命薄好似春天即将凋谢的花,
# 妾薄命:乐府古题,内容多写妇女哀怨。,三春:春天有三个月,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即指春天。
"六诏风烟君断肠":云南蛮荒之地的风景想必也令人断肠。
# 六诏风烟:指杨慎戍地的风景。六诏: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统称“六诏”。“诏”为其首领的称呼。其中蒙舍诏因其地居其他五诏之南,又名南诏,至唐开元中统一六诏。
"曰归曰归愁岁暮":听说要回来啊,可是一年将尽还没有回来,
# 曰归曰归:说要归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其雨其雨怨朝阳":说要下雨了,可是天上却艳阳高照。
# 其雨其雨:下雨。出自《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其雨:盼望下雨。其:语助词,无义。
"相闻空有刀环约":我们曾经相约归期,
# 刀环: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喻征人思归。,相闻:又作“相怜”。
"何日金鸡下夜郎":可是赦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你的谪戍之地呢?
#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一地方政权,此泛指西南边陲。,金鸡:古代下诏书大赦时,在竿上设鸡,口衔红旗,以示吉辰。因其鸡头装饰黄金,故称为“金鸡”。后比喻为赦罪。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全诗借鸿雁不至、锦书难托的意象,写出了音信隔绝的焦虑与绝望;又以三春花柳与六诏风烟的对照,既描绘了自身飘零的薄命之叹,又推想了戍边丈夫的断肠之痛。
2. 写作手法
化用: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这两句化用《诗经》,将盼归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反问:“何日金鸡下夜郎”以“何日”发问,表面询问赦书下达时间,实则暗含“永无归期”的绝望。比喻:“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用这种别扭的天气比喻听说丈夫要归来,但每次都失望的情绪。
3. 分段赏析
首联“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用大雁南飞的传说道出书信难通的苦楚。传说北雁南迁只到衡阳,永昌却在更南的云贵高原,连传书的大雁都到不了,未提笔墨已先被距离遥远浇了冷水。诗人想到春光明媚时,夫妻天各一方,纵有满眼花柳,却只能看作物是人非的伤心景致,离愁别恨比春草长得还快。颔联“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把春光里的花柳和边塞的风烟拧成两股愁绪。上句说自己像春天的花柳般柔弱命苦,下句写丈夫在风吹烟绕的云南边疆受着相思煎熬。这两句对仗工整,前句实写自己,后句虚写对方,跟杜甫“今夜鄜州月”那首诗一样,把一个人的思念掰成两半来写,愁肠就绕成了双股绳。颈联“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把《诗经》里叠句的盼归改成了煎熬,将盼归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归期总在年底却总落空,盼下雨又怨太阳太毒,明明该是暖烘烘的晴天,偏要扯上阴雨绵绵的意象。诗句不单纯写天气,而是用这种别扭的天气比喻听说丈夫要归来,但每次都失望的情绪。尾联“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是说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思念,只为守候丈夫的归来。一个“空”字摔碎了所有期盼,“何日”用反问的形式,表明没有期限,包含了诗人无限失望的情绪。直到杨慎真的客死云南,这声“何日”才变成带着哭腔的答案——原来有些约定,要等成阴阳两隔才算数。
4. 作品点评
此诗哀感顽艳,字句间似凝着幽咽低回的声韵,典故化用浑然天成,尽显凝练深沉的典雅气韵。论及“其雨其雨怨朝阳”句,前人或有蹈袭之嫌的指摘,然化用前人成句的创作现象在古典诗史中并不鲜见。宋人黄庭坚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要义端在承古而不泥古,黄峨称得上袭旧弥新。
# 黄峨的《寄外》诗和《黄莺儿》,字字佳绝,杨状元连和三首,也总是不如!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上一篇:明·唐寅《雨竹图》
下一篇:明·阮自华《行路难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