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明沙鸟":春天的江水映照着沙鸟,
"斜阳铺绿茸":傍晚西斜的阳光像铺开的绿绒毯一样。
"墟远笛声乱":远处的村落传来杂乱的笛声,
"峰高霞影重":山峰高耸入云,霞光的影子层层叠叠。
"饮谋青涧竹":我谋划着在青涧边的竹林处饮水,
"坐记碧坛松":坐下时记住了碧坛边的松树。
"莫道山中静":不要说山中是安静的,
"莺啼树树浓":茂密的树林里处处传来黄莺的啼叫声。
明代文学家
蔡羽(1471?~1541),明代文学家。字九逵,号林屋山人,又自称左虚子,吴县(今属江苏)人。早年应试十四次皆落第,后授南京翰林院孔目。蔡羽好古文,师法先秦、两汉,诗作早尚纤丽,后归雅驯,晚年更沉着奇丽。著有《林屋集》《南馆集》等。其文言小说《辽阳海神传》见于《古今说海》,作于嘉靖十五年,篇幅较长,内容新颖,后为《二刻拍案惊奇》所取材。
1. 分段赏析
首联:“春水明沙鸟,斜阳铺绿茸。”开篇点题,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画面。“春水明沙鸟”,清澈的春水倒映着沙滩上的鸟儿,“明”字生动地写出春水的清澈透明,让鸟儿的形象清晰可见。“斜阳铺绿茸”,傍晚的斜阳洒在如茵的绿草上,“铺”字形象地表现出阳光均匀地洒在草地上的状态,给人以温暖、柔和之感,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美好的基调。颔联:“墟远笛声乱,峰高霞影重。”此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描写乡村景色。“墟远笛声乱”,远处的村落传来隐隐约约、杂乱无章的笛声,“远”字突出村落的幽静,“乱”字则增添了一种自然、随意的氛围。“峰高霞影重”,高高的山峰上,晚霞的影子层层叠叠,“高”与“重”两个字,描绘出山峰的雄伟和晚霞的绚丽,展现出乡村景色的壮美。颈联:“饮谋青涧竹,坐记碧坛松。”这两句描写诗人在村舍中的生活场景。“饮谋青涧竹”,诗人与友人在清澈的山涧边饮酒,谋划着什么,“青涧竹”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坐记碧坛松”,诗人静坐时,回忆起碧坛边的松树,“坐记”体现出诗人心境的闲适,沉浸在对过往事物的回忆中,增添了一份悠然自得的情趣。尾联:“莫道山中静,莺啼树树浓。”“莫道”一词转折,强调山中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寂静。“莺啼树树浓”,黄莺在每一棵树上欢快地啼叫,声音此起彼伏,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同时,也展现出乡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