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高阁壮洪都":滕王高阁雄伟地矗立在洪都,
"此景多应海内无":这般景致应当是世间罕有。
"巀嶭地形横隔岸":险峻山势横亘两岸,
# 嶭:一作截。,巀:一作山。
"江流天影下平湖":江水倒映着天空的影子,缓缓注入平湖。
"鸣銮声断停歌舞":昔日车马的鸣銮声已断绝,歌舞也归于沉寂,
"蛱蝶香消冷画图":蛱蝶的香气消散,画图也变得清冷。
"一片闲心谁解得":一片闲适心境无人能懂,
"白鸥飞入暝烟孤":唯有白鸥飞入暮色中的孤烟。
1. 分段赏析
“滕王高阁壮洪都”一句开篇点题,以“壮”字总括滕王阁的宏伟气势,呼应洪都(今南昌)的地理地位。诗人用简练的笔法将滕王阁与城市的关系浓缩为“壮”与“洪都”的关联,既暗示了滕王阁作为江南名楼的标志性地位,又通过“壮”字传递出对建筑与城市相得益彰的赞叹。“此景多应海内无”承接首句,以“海内无”强调滕王阁景色的独特性。诗人通过否定性表达,将滕王阁的壮美置于天下景观的对比中,既凸显了其罕见性,又暗含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惊叹。此句虽为直抒胸臆,却以反问语气引发读者对“何为绝景”的联想。“巀嶭地形横隔岸”转写地理形势,“巀嶭”形容山势险峻陡峭,与“横隔岸”形成空间张力。诗人以静态的“地形”与动态的“江流”形成对照,既描绘出滕王阁依山傍水的独特位置,又通过“横”字赋予山势以阻隔天地的力量感,暗示自然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天然界限。“江流天影下平湖”聚焦江水与天空的倒影,通过“天影”与“平湖”的虚实结合,将视觉空间从地面延伸至天空。诗人以“下”字串联江流与湖泊,既表现水流的绵延之势,又通过“平湖”的静谧反衬江水的流动,形成动静相宜的画面层次。“鸣銮声断停歌舞”转入历史追忆,“鸣銮”代指帝王车驾,“声断”暗示繁华消逝。诗人以声音的戛然而止与“停歌舞”的冷寂场景形成强烈对比,既点出滕王阁昔日的宴乐盛况,又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盛衰无常的感慨。“蛱蝶香消冷画图”延续前句的衰败意象,“蛱蝶香消”以昆虫与香气的消散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冷画图”则将昔日歌舞场景比作褪色的画卷。“一片闲心谁解得”直抒胸臆,以“闲心”自况却反问“谁解得”,既流露怀才不遇的孤独,又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无奈。诗人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生困境,使诗句超越具体场景,引发读者对精神世界的共鸣。“白鸥飞入暝烟孤”以景结情,白鸥象征自由超脱,“暝烟孤”则渲染苍茫暮色。诗人通过飞鸟与暮烟的意象组合,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既以“孤”字呼应前文的冷寂,又以动态的“飞入”打破静态画面,在孤寂中透出超然意趣,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