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ng
zhōu
xíng

朝代:明作者:戴良浏览量:3
liáng
zhōu
chéng
tóu
wén
liáng
zhōu
chéng
běi
jìn
shū
zuó
dào
西
jīng
bīng
fàn
liáng
zhōu
chéng
liáng
zhōu
bīng
ruò
yún
hēi
bǎi
wàn
rén
jiā
jiē
hàn
jūn
西
chū
shēng
āi
wén
zhī
lái
nián
nián
chéng
biān
jìng
rén
xiāng
jiàn
chù
rén
yǒu
jiě
hàn
yīn
hàn
jiě
tiáo
qín
tiáo
qín
àn
婿
cóng
jūn
bàn
shēng
měi
rén
yán
shàng
jūn
jiàn
lái
biān
tóu
duō
zhàn
shāng
shēng
nán
shēng
qiáng

译文

在凉州城的城头传来阵阵战鼓声,凉州城北的边境已被胡人彻底占据。告急的军情文书昨夜刚传到京城,胡人的军队已经攻入凉州城下。凉州的战场阴云密布战意如墨色浓云般压抑,城中万千百姓已尽数惨遭屠戮或被掳走。出征西域的汉军吹奏起悲凉的笛声,胡骑听到笛声后暂时撤退,却又再次折返侵袭。年复一年,这里始终是边疆战火纷飞之地,最终汉胡百姓竟混杂而居于同一片土地。胡人中有妇女能说流利的汉语,汉人女子也懂得弹奏胡人的乐器。她们调试胡琴,弹奏着异域的曲谱,这些女子的丈夫从军出征,半数已战死沙场,可那些歌女仍踩着酒席翩翩起舞,仿佛不知哀痛。您难道没看见自古以来边疆遍地战争创伤,生养儿子怎比得上生女儿更有用场。

逐句剖析

"凉州城头闻打鼓":在凉州城的城头传来阵阵战鼓声,

"凉州城北尽胡虏":凉州城北的边境已被胡人彻底占据。

"羽书昨夜到西京":告急的军情文书昨夜刚传到京城,

"胡兵已犯凉州城":胡人的军队已经攻入凉州城下。

"凉州兵气若云黑":凉州的战场阴云密布战意如墨色浓云般压抑,

"百万人家皆已没":城中万千百姓已尽数惨遭屠戮或被掳走。

"汉军西出笛声哀":出征西域的汉军吹奏起悲凉的笛声,

"胡骑闻之去复来":胡骑听到笛声后暂时撤退,却又再次折返侵袭。

"年年此地成边土":年复一年,这里始终是边疆战火纷飞之地,

"竟与胡人相间处":最终汉胡百姓竟混杂而居于同一片土地。

"胡人有妇解汉音":胡人中有妇女能说流利的汉语,

"汉女亦解调胡琴":汉人女子也懂得弹奏胡人的乐器。

"调胡琴":她们调试胡琴,

"按胡谱":弹奏着异域的曲谱,

"夫婿从军半生死":这些女子的丈夫从军出征,半数已战死沙场,

"美人踏筵尚歌舞":可那些歌女仍踩着酒席翩翩起舞,仿佛不知哀痛。

"君不见古来边头多战伤":您难道没看见自古以来边疆遍地战争创伤,

"生男岂如生女强":生养儿子怎比得上生女儿更有用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凉州行》是元代诗人戴良创作的一首诗,通过三个层面的叙述展现边塞图景。前六句聚焦战争惨烈,从城头鼓角、胡骑压境的肃杀场景,到“凉州兵气若云黑”的悲怆意象,通过羽书告急、胡汉交兵的动态描写,构建起边疆危机的立体画卷。中间六句以“胡人有妇能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的细节描写,展现胡汉文化交融的独特世相,却在欢愉的胡琴歌舞中暗藏“夫婿从军半生死”的惨痛现实。最后“生男岂如生女强”的颠覆性宣言,既是对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尖锐反讽,更是对战争机器吞噬人性的血泪控诉。全诗在叙事中穿插议论,在胡汉对照中深化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借“生男岂如生女强”的民间俗语,既表达对战争机制的深刻质疑,亦暗含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性思考。全诗通过这三重递进式的叙写,构建起从个体命运到社会矛盾的多维批判空间。

2. 分段赏析

“凉州城头闻打鼓,凉州城北尽胡虏”首句以“打鼓”渲染战前紧张氛围,暗示军事行动的紧迫性;次句点明凉州城北已被胡人占据,展现边塞沦陷的严峻现实。两句通过视听结合,勾勒出凉州作为军事要地的动荡格局,奠定全诗悲怆基调。“羽书昨夜到西京,胡兵已犯凉州城”,“羽书”指紧急军报,凸显边防危机的突发性;“昨夜”与“已犯”形成时间压缩,强化战事紧迫感。诗人以简笔勾勒出胡兵突袭的动态画面,暗含对朝廷边防松懈的批评。“凉州兵气若云黑,百万人家皆已没”,“兵气若云黑”以夸张手法渲染战争惨烈,乌云般的杀气象征死亡与绝望;“百万人家皆已没”直述战争对百姓的摧残,数字“百万”强化灾难的普遍性。此联以凝练语言揭露战争的残酷本质。“汉军西出笛声哀,胡骑闻之去复来”,“笛声哀”以乐景写哀情,暗示汉军出征的悲壮;“去复来”则描绘胡骑反复侵扰的困境,形成军事对抗的循环。两句通过视听对比,展现边塞战争的拉锯状态与无奈。“年年此地成边土,竟与胡人相间处。”,“年年”强调时间跨度,凸显边疆长期陷落的现实;“相间处”揭示汉胡混居的复杂社会形态。此联以冷静笔触记录民族交融的客观结果,暗含对政权更迭的反思。“胡人有妇能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此联以“胡妇汉音”“汉女胡琴”展现汉胡文化的双向渗透。语言与乐器的交融,暗示民族融合的深度,打破传统边塞诗的敌我对立叙事,体现诗人开放的文化视野。“调胡琴,按胡谱。夫婿从军半生死,美人踏筵尚歌舞”,“调琴按谱”呼应前文文化交融,但“夫婿半生死”与“美人尚歌舞”形成强烈反差:前线将士生死未卜,后方却歌舞升平。此联以对比手法批判社会不公与统治者奢靡。“君不见古来边头多战伤,生男岂如生女强”,“君不见”以呼告引发读者思考,将个体悲剧上升至历史教训;“生男不如生女”颠覆传统性别观念,揭示战争对男性生命的吞噬及女性在乱世中的生存困境。此联以反讽收尾,强化反战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宇初《观朝雨》

下一篇:明·杜庠《登滕王阁》

猜你喜欢